5月8日下午,姜明红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西新桥实验小学三楼多媒体教室进行“绘本写话(作)促生长”为主题的第六次教研活动。工作室成员、该校教师陆丽敏和刘嬿分别执教了绘本写话课《我爸爸》和“体验式”作文指导课《快乐游戏》。西新桥小学金松武校长也全程参与了研讨活动。
陆丽敏老师精心挑选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我爸爸》,执教了绘本写话课。绘本内容丰富翔实、语言生动鲜活,想象力丰富、可读性强,集传统的孝道教育和现代的语用训练有机融为一体。七、八岁的儿童,口头表达是其大脑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部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不仅要建立在传统的看图说画训练之上,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口头语言与书写表达能力相结合的立体交互式教育。课上,陆老师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逐句出示了绘本内容,学生先读,再仿照句式“我爸爸像——一样——”练说,然后扩大学生的言语训练场,以一句温馨提示“爸爸还会棒在哪儿?”打开了学生对爸爸只言片语的片面认识,最后学生把仿说内容自然串联成段,当堂成文。
而刘老师执教的《快乐游戏》,则充分挖掘了中年级活动作文的优势,把“吹纸球游戏”引入课堂,在快乐刺激的游戏过程中,把游戏比赛时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要素无痕地“把写的变为做的,把做的变为说的,再把说的变为写的”,学生从折白纸,到揉纸团,再到吹球赛,时刻陶醉在游戏当中,直到把获胜经验和失败总结不吐不快时,还没意识到是在写作,而是在娱乐。
西新桥小学的两堂课呈现出开放民主的师生状态,原汁原味的童真语言、灵动丰富的资源生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随后工作室成员围绕着自己研究的“生长性”子课题进行了充分的评议,教学内容的生长性、教学目标的生长性、环节推进的生长性、资源开发的生长性、需求激发的生长性,无不折射出室成员眼界的开阔、目光的聚焦。领衔人姜校长在颔首肯定成员成长收获的同时,对大家的发言又做了进一步的二次点评,对两堂课从价值追求、素材开发、内容挖掘、结构设计、活动有机等方面做了充分肯定。
随后,姜校长针对十多位成员的近百篇博文逐人逐篇点评,指出了案例评析和教学反思中要避免“泛、窄、浅”,尝试“立足一个点、纵观不同课”进行“专、宽、深”评析,观课时既要用钉子“钉”住捕捉点,又要用钩子“钩住”资源点。最后,姜校长殷切希望成员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处理好日常实践与专题研究的关系,处理好独特个性与工作室发展的关系。
工作室成员从市区、戚区、武进、钟楼、新北、溧阳汇聚而来,恰似一栋栋教学楼,“生长性”的长廊把其紧紧相连;室成员带着探知而来,带着求索而来,犹如畦畦滋养学生生长的菜园,工作室把菜园连成一片。
长廊连廊廊廊可互动,桂花园银杏园园园生瓜果。
活动五点结束,飘起如烟细雨。好雨知时节,会心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吾细无声。西新回归后,生长拔节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