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挂职培训的第三天,天宁区赴上海华师大附属小学挂职培训小组四位成员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和华师大附小的师生们共同学习、工作,参与各项活动。我们还和来自浙江宁波的五位校长一起约访了我们的导师——上海知名校长严玮懿。严校长前一天晚上刚从德国回来,还没倒过时差,但她一说起自己的学校,已经在这儿担任了15年校长的她如数家珍,从七、八十年代学校开展的全国有名的“综合整体改革实验”,到九十年代后华师大叶澜教授做的“新基础”教育,到目前学校“合作共赢”的文化建设,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所老牌名校深入人心的文化影响力。
丰富多彩的课程文化
严校长向我们介绍了目前学校设置的三种课程——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有上海市统一的教材,拓展性课程则包括“限定拓展课程”和“非限定拓展课程”两种,其中“限定拓展课程”由班会课和综合实践课组成。“非限定拓展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学校每周五下午被称为“快乐活动日”,下午第一节课全校师生共同阅读,体会“悦读”的快乐。第二节是各班不同主题的班会课,第三、四节课就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其中低年级是“教师走班”,三至五年级是“学生走班”。研究性课程则是由主管部门提供“资料包”而开设的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标的课程。在一周的时间里,学校还安排我们参加了普陀区朝春中心小学和武宁路两所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实验校展示活动。朝春中心小学的“班班操”展演和“微课程”展示,武宁路小学的“开架式教育”、“566(我乐乐)快乐活动日”,两份上海素质教育的饕餮大餐,让我们感受到上海素质教育活动异彩纷呈,美不胜收。丰富多彩的课程,为孩子们抹亮了生命底色。
合作共赢的管理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引领,多年来,华师大附小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为目标,努力打造校学校“共赢文化”。学校倡议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组织“合作共赢小组”。每组至少5人,最多7人,每人可以参加1—2个“共赢小组”,同组的老师年龄、学科、爱好等都不设限,完全是自由组合。学校在常规的年级组、教研组、跨学科等统一活动的基础上,还让老师们充分利用“共赢小组”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发挥作用。
镜头一:“机器人活动小组”是由学校体育老师和数学老师组成的,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市相关比赛中学校活动小组还获得了市一等奖呢!
镜头二:在语文学科年级组研讨课之前,一名新教师所在的“共赢小组”正在为她磨课,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到一个不恰当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评价语言,小组成员都给予直言不讳的真诚建议。
镜头三:学校每学年结束时,组织“合作共赢小组”成果分享活动,每个小组都会精心准备,有的PPT介绍,有的视频展示,还有的做成数字故事。大家在快乐中分享,在分享中快乐……
积极进取的精神文化
教师职业的高原现象是学校教育中出现的常见现象,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华师大附小为了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突破“高原现象”,建立了“校本职级评定”制度,即撇开教师已评定的职称,根据学校相关要求,评定校内的四级教师——合格教师、星级教师、特长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学校每两年评审一次,根据每位教师近两年的业绩打分评定。学校会根据相关等级给予不同的奖励。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教师树立新的追求目标,同时由于“学科带头人”一定要有带领“合作共赢小组”共同进步的要求,也促进了学校新教师的快速发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漫步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处处感受到学校的文化氛围,短短三天的学习,我们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体验了精彩,我们被华师大附小独特的文化感动着,并从中深受教育和启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