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布置 别具匠心
一站在明强小学门口,一种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第一感觉上海的小学非常的大气。因为我们三人是随意解决的午饭,兼之又有奇遇,午间在明强小学滞留的时间比较长,我们三人就有了充分的时间参观这个学校。
我们发现明强小学的教室构造非常巧妙,它的整体建筑都是以回廊连接在一起,保证学生的基本活动不受雨天的影响。更特别的是教室门口的墙边都安置了一排石凳,我们经过是正好是午休时间,教室里在大扫除,外面下着细雨,孩子们就坐在墙边看课外书,感觉真好。
我们还走进了明强小学的班级,看到了他们的班级布置,这些布置有的淡雅,有的童真,都彰显着独特的班级文化。施秋颖还以美术老师独特的视角,去参观了学校的美术室,对他们别具一格的创意大加赞赏。她拍了不少照片给我们看,但是觉得实景比照片更具震撼力。
为了抢占有利地形,我们一早就到了多功能房。听闻闵行区是新基础的老根据地,七宝明强小学这十几年一直伴随着新基础一起成长,这里的老师上的课,对我们的新基础研究更具有示范性吧。我们都带着一丝期待。
解读学生 切实具体
拿到两节课的教案,立刻感受到了生态校与我们这群初行者的不同。他们在教学过程之前,分为教学目标和制定依据。在制定依据里有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两块。内容分析有单元目标的分析和课文内容的分析。亮点就在学情分析这一块,他们在解读学生方面做得更为具体。
二年级的学情分析分为识字能力、朗读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伙伴合作能力这六个方面,四年级的则分为预习能力、朗读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学习同类文章能力、小组学习能力。显然,这些学生能力的结构化认知是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班级及年段特点进行的。
同时,四年级的学情分析后还有一个“有待提高”,教师从学习方法的提炼和提高合作的效率方面进行了阐述,并预设了本课的提升点,这使学生能力的达成度更为具象化。
在两个教案的最后,我们都看到了一个拓展阅读,内容都是与单元主题一致的文章,显然,在上海,课文外的拓展阅读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课堂教学 风格迥异
上课伊始,课前常规积累这一环节让我耳目一新。特别是二年级的成语积累,完全由学生主持,课堂上生生交流的如此透彻、环节娴熟,可以看出,老师绝非做秀,而是扎扎实实地落实着常规积累。
具体课堂教学中,二年级《找骆驼》的执教老师是新基础研究的老将,参与研究十几年;四年级《苏武牧羊》的执教老师陈骁炯是新兵,才工作三年,且性别为男。两种老师两种风格,带给了我们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总体感觉姜是老的辣,
两个年级的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都很强。二年级的同学就掌握了归类识字的方法,识字教学的时间极少,也没有
学生的课堂表现非常真实,教师的板书的内容都是由学生发言而来,并不拘泥于预设。二年级的课堂上,一位学生对教材提出了质疑。另一个学生将《说题做题》带进课堂,几次回答问题照着课文分析读出来的。这显然也是老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这些小插曲折射出的是一种常态,一种真实。
专家点评 亲切精炼
在评课交流环节,两位教授的点评让我们受益良多:1、课堂要真正读懂学生,小手林立的背后,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教师评价的应该是学生的方法,应给予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我还注意到了这样两个小细节:
交流开始时,最初教授对面只做了上课的两位老师,
主持人请
两位教授是那么平易近人,对教者呈现一种家长式的关怀,他们不盛气凌人,不颐指气使,不居高临下,带给所有老师的是如沐春风式的感受,这让我突然对新基础的生本理念有了一种新的感悟:生本,其实就是人本的衍生吧。 撰稿人:史瑜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