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Queensland ,迎面扑来的是清新的空气,整洁的环境,还有这里人的热情、友善、乐于助人、热爱生活,公民的整体素质很高,上下公交车时,乘客与司机的“Good morning、thank you";在这里,很少有人闯红灯;公交站台前,永远可见整齐的候车队伍;公交车没有垃圾桶,因为车上禁止饮食;超市、银行、图书馆,人们都会自觉地在“
首次接触澳洲教育,应该是我的住家。住家的女儿有4个儿子,都是出生于单亲家庭,然而性格中没有我们中国单亲家庭孩子的孤僻、自闭。尽管孩子很多,而且都是在需要悉心照料的年龄,但是这里的老人不会帮助子女带孩子,再多的孩子都由年轻父母亲自教育。我住家的两个小儿子都不到4岁,妈妈每天要带着孩子去上班,这在中国根本就是不可思议。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代管一代”的教育。
澳洲家庭教育孩子时关注的“点”与我们中国还是不一样的。在我们国内,孩子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家长一般不会将其视为严重的问题。然而在澳洲,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关注的更细,涉及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当孩子们吃饭前,他们会对烧饭的奶奶说:“Thank you for your delicious dinner.”吃饭时,要闭紧嘴巴咀嚼食物。当接受别人的帮助或者礼物时,必须说:“Thank you.”当向别人提出要求时,一定要用礼貌语:“Please”。跟对方讲话时,要注视对方的眼睛。当倾听别人时,要停下手中所有的事,专注于别人的讲话。
此次澳洲之行,我们参加培训的主题是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我一方面想借此机会提高自己的口语,更多的是想利用这有限的2个月的时间,了解澳洲的英语教育。
作为英语为外语的小学英语老师来讲,浸润于英语的环境,进行英语的学习,这个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培训课程一开始,澳洲老师就向我们中国的小学英语教师表明,看待两种国家的教育,no right,no wrong,no better,no worse,just different.这不禁让我感受到了澳洲教育的开放,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情商。
一、昆士兰小学教育
布里斯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传递知识,为生存和工作培训技能,渗透道德和信仰以及把儿童期的最佳品质培养出来。
而布里斯班的老师主要做得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思考,思考什么?关键是要教学生使用知识去创造,保持终生学习。
10年级毕业后,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继续学业,读完11-12年级,大概17岁高中毕业。
B学校共2个学年,4个学期,全年198天,每个短暂的学期后,学生有2周假期,暑假在圣诞节,因此,有6周,学生在校时间9:00-3:00.
课程是学校教学的核心,B各个学校的课程都不同,但是课程范围是一样的。教师在这个范围内可以自由去安排这学期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要以下列8门为主,English、Maths、Science、Studies of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SOSE)、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LOTE)、Technology、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The Arts。当然,教师享有了自主选择教材的权力,也是极具挑战的一件事。每天,教师要将教学安排设计好,因此,每天下班后,他们的工作量很大,没有教材作参考,一切来自教师精心的备课。
所谓“名师出高徒”,布里斯班的小学老师必须在昆士兰教师学院进行4年的教师学习,英语水平必须达到IELTS(国际英语水平)7级,同时还要获得一张表明自己没有犯罪记录的蓝卡。
二、昆士兰 Classroom Observation
公立学校
Pialba State Primary School的 classroom observation在我们到达Fraser Island的第二天上午开始了。这里的班级人数很少,25-28人,据校方介绍,小班化教学更利于开展小组活动,更利于老师管理学生。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在昆士兰,每一个班级都由class teacher管理,class teacher不仅要承担这个班的好多门课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还要负责学生的行为管理。
学校的校舍没有引起我太多的惊叹,教室的布置却是很有借鉴意义。教室里的布置和装饰,可以这样形容:这个教室就是知识的再现、是一本百科全书、每堵墙面都会说话、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教室内分布着美术区、体育区、地理区、科学区、电脑区,在各个区域,摆放着地球仪、灭火器、运动器械、美术绘画工具、书柜等。
在教室的墙上你找不出一块空地,都贴满了各类知识的图片,墙上不够贴了,还找来很多木板架在地上,墙面上关器乐的、有认识形状的、有认识蔬菜水果的、有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乘法口诀、有英语的26个字母、有英文的1至10的拼写、有字母组合的发音(就相当于中文的拼音)、有词性的归类……最让我感到实用的是1至100的数字很规则得呈现在一块正方形的木板上,并且单数一排显示红色,双数一排显示黄色,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学生随时都能看到这些数字。
教室的墙面张贴着阅读的策略指导方案、学生学习中存在困惑的知识点,以及这学期课程的评价方案。每个教室的墙上,都醒目地张贴着好的阅读者要做些什么,激活已知、预测、提问、你所知道的阅读策略有哪些等可以帮助学生自主阅读的提示。在澳大利亚,人们视阅读为生活之一部分,因此,在小学有专门的阅读课。教师手持绘本,边讲边提问,带领着学生进入故事的情景,下次阅读课,教师会花几分钟时间复习前一次阅读的内容,学生回去后没有阅读的负担,低年级主要以培养阅读兴趣为主。在QUT培训时,外教们也建议我们国内设置英文的阅读课,年段低的,可以由教师带领阅读,年段高的,可由学生自主阅读。对于阅读中的生词不宜超过总单词量的2%,这样有利于保持孩子阅读的动力。泛读对于孩子的影响远胜于精读,因此,我们应该同样要给孩子时间进行广泛阅读,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非常重要。
教室的布置让我发现:学生通过日常学习和生活自己获取知识、发现规律,老师没有强硬灌输,而是通过不断积累和复现来巩固知识。教室的黑板上,是一些行为规范的指引,比如"please, thank you ,I'm sorry"等文明礼仪的教育,就算是小学6年级,好像都没有忽视,写在了孩子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每个班级的班规,也都清晰地张贴在醒目的位置。不光有课堂听课习惯方面的,更有为人处事方面的。
关于教材,学生们没有统一的书,都是paper,学案,每天老师会发一张纸,上面有着这一天的学习内容,有的是教师打印,有的是学生手抄。
半天的参观,我发现在Pialba State Primary School,学生整个上午只上一门学科。比如,学生周一和周二上午全是数学,下午音乐;周三到周五上午全是英语,下午是科学。11:00-11:30是学校的morning tea时间,1:00—1:30,学生先进行适量的运动,随后吃午餐。学校有一些运动器械,学生可以进行放松,但是因为活动时间有限,基本是一些小运动。学生们按照各班划分的区域,席地而坐吃东西。因为在澳大利亚,大家不允许在密闭的空间内饮食,这样会有气味残留。因此,吃饭时间场面十分壮观。2:45学生放学。这是个令人兴奋的时间。放学后,学生们会在家长的安排下进行各种不同的体育锻炼。
在澳洲,公立学校是免费的,学生只需要支付一些课本费和旅游费,学校的管理也较宽松。第一次classroom observation,我来到了K-block的一个教室,当我走进教室,老师正在讲解数学习题,这是一个6年级的学生(澳洲的小学从Prep-Grade7),可是学生们有的吃苹果,有的喝水,有的在睡觉,有的在讲话,有的随意走下位置,这不禁让我怀疑自己的眼睛,这是否是上课时间。我走到学生中间,看学生的数学练习,学生的错误率很高。老师提问,7除以3是几,这样的难度在国内大概是2-3年级的内容吧,有学生回答1。尽管如此,老师并没有因为学生将如此简单的题目答错而大发雷霆。
教室的各个角落,隐约坐着几个学生,问其究竟,果真是为调皮学生专设的“雅座”。学校对于这样的麻烦学生,也设置了专门的教室,每天午餐时分,麻烦学生会被遣送至该教室,老师或校长会与他们面谈,进行教育。如果还有第二次,那么校方要与家长沟通,要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
尽管这里的学生学习的知识很浅,但是他们与人沟通的社交能力还是很强的。在Pialba State Primary School,我碰见了一位学生,看上去10岁左右,他主动与我打招呼,并且询问我是否要见他的老师,表示愿意带我去。我被这样的社交能力震撼住了,随后在校园里见到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如此大方。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澳大利亚教育的目的:传递知识,为生存和工作培训技能,渗透道德和信仰以及把儿童期的最佳品质培养出来。
私立小学
相对于公立小学,Fraser Coast Anglican College在校容校貌和学校管理上更胜一筹。原因一,这里的学费比较贵,学生的家庭相对比较富裕,家长也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原因二,作为私立学校的负责人,他们有权利拒收违纪、学习态度差的学生。因此,这样严格的制度造就了这所学校在当地较高的声誉。
FCAC的教室布置色彩更鲜艳,更别具匠心。以学前班教室为例,进入其中,感觉走进了一个缤纷世界,教室里划分了好几个区域,有上课区、阅读区、绘画手工区、储物区、过家家区等。每个教室外面都有一个活动区域和吃饭区域。教室的墙上,种着学生班级生日树、poet tree,贴着学生活动照片、班级班规,有关感恩教育的,探索我居住在地球的哪个角落等等。令我吃惊的是,我发现澳洲的教育反对比较,提倡不同,我想也许这是澳洲人创新力强的原因所在吧!整天想着和别人一样好,那哪里还来创新呢?
"You can do it."是FCAC学校评价学生的程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5大社交能力和情商,包括自信心、与人相处的能力、坚持力、顺应力和组织能力。在每学期结束时,学校会根据学生在这5大方面的表现给于成绩,颁发成绩单。
FCAC(Fraser Coast Anglican College)学生提供了更为精致的软硬件设施。观摩其课堂,我感受到了澳洲的孩子幸福,知识如此浅,课堂如此放松,可以席地而坐,可以亲身体验。听了几节课,发现是澳洲的“全课程”赋予了学生活力。
第一节震撼我的是针对预备班的孩子的图书馆学习课程,当我步入图书馆,映入眼帘的是还书角,学生只需将每次借阅的书投入return,便轻松还书成功,可以继续借阅。在以后大厅,一个标语吸引了我,严谨的澳洲人对于孩子的教育处处体现在细节。授课开始了,教师是专业的图书馆教师,内容包括:认识行星,借阅图书,在老师的阅读指导下欣赏两本不同类型的书所传递的故事,还有要分辨如何保持从图书馆借回书本的整洁。很诧异在这么长的教学时间里,让这么小的孩子接受这么多的信息,老师是怎么做到的?不得不佩服,老师的专业水准和超高的教学设计能力——儿童化的情趣设计,让孩子伸出小手模拟“望远镜”的动作,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布置在图书馆中央用球模拟的太阳系的行星;在老师的讲解下,配以观看生动图片巩固所见(特别指出的是老师提供的很专业的图片哦);小朋友们在一起自主选择和行星相关的书籍现行阅读,再借阅回去请父母协助阅读(每个孩子借阅两本,两周读完,这些书籍是很儿童化的,图片、文字均很简洁)。最特别的是新书推荐环节,孩子们围坐在专门的阶梯式阅读区域,老师坐在沙发上,翻开书,为孩子朗朗读起,声情并茂,不止如此,在阅读的间隙中,老师根据情节的发展,会及时停下,让孩子进行猜测,故事的发展会如何?你的感受怎么样?谁能提出自己的问题?谁是最棒的倾听者?一系列的活动,都直面学生自主思维的发展,评价的过程也很特别,孩子们的思维幼稚但天马行空,面对不同的应答,教师作出的堪称完美的反馈,有语言上的鼓励,有精神上的褒奖,还有适时的点播,在后面的我心生两个字——佩服!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完美的课堂……
全课程课例之2,科学课与英语写作课。这是一节5年级学生学习混合概念的科学课,老师准备了可可粉、糖粉和泡米,以及汤匙和小餐盆。老师先让学生观察三种原料的颜色,闻气味,触摸感受形状。然后,老师让学生用汤匙盛可可粉和糖粉各一勺,在餐盆中混合,然后全班学生轮流观察混合后的粉末的形状、颜色、气味,从而得出结论,颜色变为淡棕色。接下来,学生们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了糖粉和泡米混合的实验,可可粉、糖粉和泡米三者混合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一一得出了结论。在实验后,学生们拿出家中的实验记录,小组讨论。在巡视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在家中将可乐与柠檬汁混合,自己调配了饮料,有的学生将盐与水混合,最后变成了盐水,奇思妙想在生活中得到了证实,不得不佩服这里的教育,探索发现创新就在生活中无声无息地诞生了。实验过后,老师趁热打铁,头脑风暴一些实验中的形容词,如,大的,小的,圆的,软的,香的……,学生写在实验的过程,以及自己的发现,得出的结论,期间的感受,一篇有血有肉的作文应运而生啦!
FCAC专门为学前班的孩子开设了电脑游戏课,在这一节课上,学生可以玩老师指定的电脑游戏,既可以巩固知识,又可以训练这个年龄孩子食指点击鼠标的能力,关键是很受孩子喜欢,看来,在这里,孩子喜欢的,便是可以做的。
由于这里的老师因为自主选择教材,选择教学方式,早已习惯于创新,这里的学生潜移默化也会创新了。当然,这对于一贯不善于创新的我们来说,自主选择教材的教学方式,离我们还有一段路程。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更加意识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从另一方面看,以上这些课,非常符合目前提出的“全课程”理念,看来中西文化已经融合了,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课会在我们的课堂中得以见证。
延陵小学 陈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