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教育要闻>>薛红工作室:碰撞中成长,交流中提升 
薛红工作室:碰撞中成长,交流中提升 
发布时间:2013-09-16   点击:   来源:丽华新村第二小学   发布者:丁勤芝(丽华新村第二小学)




在清爽的秋风中,在淡淡的桂花香气中,薛红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天宁区小学英语5、年内青年教师在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齐聚一堂,参加工作室2013-2014学年的首次活动。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教育领域留下属于我们工作室的一缕清香,不断努力,不停前行。

会议由工作室领衔人薛红老师主持。本次活动分为以下几个议程:

一、总结——新课改引领,硕果累累

薛老师在会议之初全面总结了上一学年中工作室的发展及成员的进步。一学年来,工作室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工作室的每一次活动都开展得有条不紊,精彩纷呈。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步骤,富有创新意识地将课程改革理念与本工作室在整体情境下的BC板块教学相结合,同时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全面提高了全体成员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对本学期的工作室研究方向定位为在新教材的背景下,基于理解和对话模式的语篇教学模式做出新思考。两个研究:如何通过创设主题情境进行Fun Time(词汇句型)的教学;小学语篇(语段、故事、对话)教学的研究,如何更多融入游戏、活动等,使小学课堂拜托沉闷,更具小学味。要求全体成员再次审视新课标,扭转旧思想,相对于语言知识,更强调语言技能中对语言意义的要求,少用机械的句型操练,把句型放入情境中进行练习。

二、分享——如何减负增效,探寻新思路

会上薛老师深入分析了全国在新课改理念大背景下对英语学科减负增效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传达了市里对切实减负的决心。薛老师指出: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在现代社会“逢进必考”的就业形势下,“减负”给许多人带来了极大的不安,虽然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高考制度,但是给学生“减负”就是以降低学习成绩为代价的说法是片面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如何在“减负”中“增效”。首先要从备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开始,以学生会学、好学、乐学为目标,运用各种手段为学生的“增效”服务。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落实学习的目标,让课后的作业也能当堂解决,在40分钟发挥教学的最大功效。

三、前行——做好帮扶引领,追求辐射效应

工作室成员在导师薛老师的引领下,通过一学年的不断学习,实现了各方面的自我成长,另一方面,工作室成员还要成为学科教学的示范者和青年教师成长的帮扶者,本学年工作室成员将不断深入课堂,结合新教材,通过同题异构、再思考,重构课堂的方式来不断结合理论进行实践,同时帮助年轻教师在教学风格和特色上下功夫,能灵活地、技巧地驾驭课堂教学,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工作室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进一步加大对年轻教师的辐射功能,进一步体现出薛红工作室在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方面的指导价值。

、指导——搭建交流平台,共享教育智慧

最后,薛老师为全体在场的老师做了题为“小学英语老师教研论文写作指导”的专题讲座,薛老师指出:课堂教学与论文写作是小学老师发展的两条腿,必须两者并重。薛老师从以往论文竞赛中出现的问题具体讲解了论文的基本构成、如何选材、标题、排版、存在的问题来着重介绍如何写出出色的教研论文。

1.如何选材——找准聚焦点

薛老师建议大家从教学的难点、热点、焦点中选题、在听评课中的感悟与困惑中选题、从理论学习的启示中选题、从课题研究的提炼中选题。

不能人云亦云,要“冷思考”,求是原则,在大量实践中提炼自己的观点;“求小”原则。

2.如何写?

从确定标题到寻找相关理论到搜集论据到整理结构,薛老师例谈了一些论文的内容,提出应该利用好一线教师的自身优势,从课例、案例、现象入手,方能写出吸引人的好文章。薛老师指出:论文主体部分要多维视角,不能太淡薄,要丰满。排版要注重细节,专业杂志的投稿要求更高更注重细节的处理,论点的表达是否流畅。薛老师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与大家共勉,希望所有老师能够“卷不离手”,不断丰富理论修养。最后,薛老师还推荐了几种专业的小学英语杂志,让我们的文章发表有“出路”。比如:《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教学研究》、《教育实践与研究》、《教学月刊》、《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听完薛老师的讲座,大家都恍然大悟,原来写论文如此简单,原来论文的写作也要注重细枝末节,原来我们有很多途径可以让自己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至此,大家都对如何写好文章更有自信了,

我们研究的脚步不会停歇,定下了目标与方向;我们也将豪情满怀,接下来会不断借鉴、吸收、学习一些名师的理论,能够更多的聆听一些名师的展示课,能够有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我们坚信前进的道路一定会洒满阳光!

                                         (刘星星  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