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教育要闻>>守望长者家园,暮年亦生光辉 
守望长者家园,暮年亦生光辉 
发布时间:2013-10-22   点击:   来源:天宁区职工学校   发布者:张倩萍(辖区终身教育)








 

1021日下午,市委老领导、老年大学校长、市老龄协会会长王如青等一行6人到我区老年大学视察工作,天宁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旭、副区长管黎芳、民政局局长尤维萍、区老年大学校长吴伯瑜等陪同视察。

王校长一行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我区老年大学的办学设施,与正在上课的老年大学部分学员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慰问了教职员工,同时听取了天宁社区培训学院院长张倩萍和区老年大学校长吴伯瑜同志的工作汇报,并就天宁区老年大学的办学情况进行了座谈交流。

位于劳动西路58号的天宁区老年大学,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整合各类资源,办学条件得以不断优化:新校区占地面积7025平方,校舍建筑面积2800平方,可用普通教室10个,专用培训教室8个,拥有教职员工30多人。在开设电脑、电钢琴、交谊舞、山水画、木兰剑等20个专业的同时,还打出自己的特色品牌:设立老年大学“名师工作室”。充分利用名师对课程技术的熟悉优势,打开更为广阔的社会培训及技术服务的窗口,提升名师在老年教育界中的影响力。

王如青校长对我区老年大学的总体现状非常满意,他认为,校园整体规划明确,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幽雅,是一个具有高标准设施的老年人“家园”。后阶段,要让软件硬件各显其能,进一步加强学校制度管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还要加强市场的调查研究:如开设的专业要受老年朋友欢迎,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在开设之前可进行问卷调查等。

王如青校长还指出,课堂是老年大学传授知识技能的主渠道,也是老年学员学习知识技能的主阵地。学校要办好,必须“三个课堂”一起抓。第一课堂是老年大学教学的主渠道;第二课堂是老有所乐的重要场所,是展示老年人风采、才艺的阵地,是老年人广交朋友的渠道;第三课堂是老年学员融入社会的重要场所,也是老有所为的体现。要让学员们“进得来,出得去”,通过学有所成,回报社会,对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王校长的指示为我区老年大学的办学指明了方向,找准了路子:我们要坚持积极的老年教育观,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他们走出校门,服务社会。他希望区老年大学真正成为广大老年朋友增长知识的课堂,欢度晚年的乐园,老有所为的场所;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老年骨干。

也只有全面推动三个课堂协调发展,我区老年大学才能越办越红火,越办越有吸引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