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薛红小学英语工作室”在解放路小学开展了又一次主题研讨活动,区人事科陆亚明全程参加了此次活动。围绕“理解性、交际性两种语篇教学下的情境创设”这一主题,五年内青年教师严丹和工作室成员顾瑛芬老师上了两节“同题异构课”——四下Unit 7 How much(story time),天宁区小学五年内青年英语教师也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第一节严丹老师对话式的语篇教学充分体现了“交际性”。她采用一段感人的山区孩子渴望上学的视频作为引子,引出“义卖”的主题情境。在“如何为义卖做准备工作”的话题中复习旧知,导出新授内容;在“如何义卖”的话题中切入文本。教师按故事情节推进,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地学习前三幅画,每幅图预测对话,激活旧知,验证对话,学习新知。在预测和验证中不断地进行目标语言的交际对话,最后学生有选择地完成难度不同的任务,自我评价一堂课的学习效果。
顾瑛芬老师的语篇教学充分体现了“理解性”。感人的贫苦孩子上不起学的视频和严老师的课堂有异曲同工之妙,主题情境“义卖”在教材插图中拉开序幕。介绍义卖摊位上的物品引出新授单词,教材中的三个义卖顾客Yang Ling、Liu Tao和Mike的义卖活动齐头并进,怎样选购→怎样回复顾客→怎样卖力筹款→最终筹了多少元?学生在这条清晰的任务链中不断地听、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多方面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听、读、说、演等各方面的英语素养,最后创设卖剩下的fan的开放情境,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综合运用本堂课的所学语言。整堂课的主题情境完整、首尾呼应、利用充分,简洁有效。
随后的研讨活动,在领衔人薛老师的引领下,两位老师阐明自己的教学思路后,工作室成员和五年内青年教师讨论得热火朝天。有的认为两节课都能在主题情境下进行教学,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在情境中综合运用语言;有的在单词教学、评价环节、交际和理解的区别等方面对比了两节课的异同;有的则认为根据语音猜出单词对中年级很有益,小组活动学生的思维交流和语言质量都很高效;还有的认为两节课都注重故事的前因后果,从生活到文本,又从文本到生活,朗读指导得很到位。
最后薛老师做了总结,中年级语篇教学第一课时的目标定位要定位在文本理解、文本朗读、初步运用几方面;主题情境在第一课时主要抓住文本情境,在文本情境中进行词汇教学,思考情境中人物会说什么,在情境中进行点対面、面对面的多形式的师生互动;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完整的语境中整体学习语言、在情境中体会人物感情,带感情朗读文本。人事科的陆科长鼓励所有成员和年轻老师用好工作室的平台,在活动中更好地促进自我成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