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正腔圆”话教研——记二实小联校教研活动
3月5日上午,二实小、青龙小学、朝阳二小、兰陵小学的音乐老师们齐聚二实小音乐教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联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观摩一节省优质课为主线,针对“字正腔圆——提升诵读质量”为主题展开。
活动伊始,蒋冬霞老师播放了一节二年级的优质录像课《小鞋匠》,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精彩、节奏紧凑,活动内容丰富,教师在课堂中重视诵读的训练,并始终贯穿恒拍的概念,让参加本次活动的老师都赞叹不已。观摩结束后,每一位参加活动的老师都对这节课进行了评课,并对音乐课堂中的歌词诵读活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困惑。
教师们对此节课的看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 对诵读的指导做到了情趣与技术兼顾。
(1)教师出示擦鞋(x x|x—)、穿线(x—|x—)、修鞋(x—|x x)不同的节奏,并设计与之相关的诵读词语,诵读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将弹性跳跃的声音和舒展的声音作对比,在合起来诵读时体现了声音的层次。
(2)教师注意在语境中指导诵读的声音,如:“大家笑眯眯的跟我说一个dang,这么勤快的小鞋匠,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呢?(脸部表情微笑和不笑)”一下让学生找到了诵读的高位置。
二、 课堂始终贯穿恒怕体验
(1) 诵读时利用响板辅助,给学生营造恒拍的情境,为歌曲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2) 教师无论在诵读中还是在歌曲教唱中都体现了恒拍的概念,包 括教师的过渡语、鼓励的语言等,如:“请|你来做一 做0”
(3)在歌曲最后两句学生容易唱错的地方,把叮叮当当两个字一组划线,不仅仅是方便学生看清歌词的字数,更是有效的加强一拍为一个单位的节拍感,增加恒拍的视觉体验。
三、 注意分层次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活动丰富
(1) 教唱歌曲很有层次,前半部分将歌词诵读与生活经验相关联,设计了不同节奏的诵读(修鞋、穿线、擦鞋),关注了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接着引导学生通过用坐下、起立、踮脚等活动感受旋律高低起伏,设计直观形象,辅助教唱获得很好的效果;歌曲后半段“dang”哼唱,从听的辨别到动作模拟再到学唱,分了三个小步骤,提问和活动既生动有趣,又直指音乐要素的聆听和演唱能力的训练,使课堂变得生机盎然。
(2) 课堂活动很丰富,从节奏游戏到歌词诵读到律动设计等等一系列活动,紧紧围绕音乐进行,且过程中始终关注音高走向,前四句旋律级进上行等等音乐的元素,教师带领学生用身体的高低体会音的高低,为后续学生能准确学唱做铺垫。后半段教唱完毕进行指导时,教师没有直接讲解休止符号的演唱,而是通过在休止符处拍手,让学生直观感受、体验模仿。
四、 执教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1)教师素养好,课堂语境充沛,情境感强;
(2)教师对歌曲小细节处理得很仔细:
a、最后创编时候教师语言“又想看黑板又想看屏幕又想看老师,到底看哪呢?”没有用批评的言辞,却能及时将孩子的关注点拉回到需要注意的地方。
c、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跟伴奏连唱时第一遍看谱唱,第二遍再表演。
(3)教师的肢体很夸张,富有较强的感染力,考虑低年段学生心理特点,学生注意力一直能被教师吸引,诵读、分层次学唱、完整演唱、加入律动等活动都设计合理、独具匠心。
丛雪老师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她认为执教老师设计的律动从肢体到语言揭示都是老师给学生的,可以更多地从学生立场出发,在引导学生用肢体感受后让学生自己表述,莫宇红和周卉老师也提出了对于高年级诵读应该怎样指导的困惑。对此教研员金燕南老师为教师们提出了一些建议,金老师指出诵读的侧重点应该放在低年级,诵读练习的意义在于让低龄段的孩子规整咬字吐字,获得一个自然圆润的歌唱的基本状态。高年级则情况不同,首先歌唱习惯已经逐渐形成,其次诵读的情趣未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在教材歌曲中有需要数板的时候,对于处于变声期的学生可以放宽要求,我们尽量的要抓住每句的尾音音调,做到整齐,昂扬,有精气神就可以。同时低年级老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保持音乐的完整性,不要为了诵读而诵读,慢慢做到将诵读读出情境,读出意趣,读出表现力。
最后,金老师还告诉教师们,听课、评课首先要根据研讨主题深入思考,组织视点,其次观课要慢慢从点状小技巧的学习逐渐退后一步想开去,思考整个环节教师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达成度如何?听评课思维的结构化,有利于教师课后进行反思和重建。
图文:徐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