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历的翻动,一个暂新的春天来到了,万物复苏,春回大地。我们也沐浴着春风回到了校园,再一次地投入到新基础的研究和学习中。
这次我们选择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一课是在上学期认识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教材编排的内容很充实,有较多的学生操作活动,又是一节低段数学概念课,如果教学环节不紧凑的话教学内容将难以完成。
课前,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可以感知的1分米和1毫米的物体,我们特地跑到大润发超市拿着直尺在里面寻找1分米和1毫米的东西;在试教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并在如何“导”得快、简、趣上动足了脑筋。课中,我们力求以学生动手探索为主,教师谈话传授为辅;以学生综合感悟总结为主,教师总结评价为辅;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数一数等体验和操作活动,结合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引导学生认识分米、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并联系生活、深化表象,相对合理地把握分米和毫米的实际长短。整个教学流程较好地转变了教师的角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教学中我们把“认识分米”作为教结构,“认识毫米”作为用结构,结构意识明确清晰,更重要的是我们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在用结构的时候我们设计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导学提纲”引导孩子如何去自主探究认识毫米。课后,局小的吴小薇和袁萍萍老师给我们很高的评价,她们很佩服我们给孩子们准备了那么多1分米和1毫米的物体,更表扬我们别出心裁的“导学提纲”,还说要把这一做法带回局小去和她们的老师分享;并中肯提出在认识1分米和1毫米之后,还要认识几分米和几毫米,并能够更大胆的开放课堂让学生估一估并量一量身边几分米的物体。
这次普查活动中,不管是上午陈慧芬老师上,还是下午何平老师再重建,对她们来说上这样的体验性较强的概念课的确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新基础背景下的成长和历练。
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才会成长的更快;只有我们付出了,孩子们才会有更多的收获。走在新基础的研究之路上,我们在不断地挑战自己,也是在成长自己。
(虹景:何 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