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教育要闻>>红梅:让教研活动“嗨”起来!——记我校第二次大教研活动 
红梅:让教研活动“嗨”起来!——记我校第二次大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4-04-01   点击:   来源:红梅实验小学   发布者:许晓曙(红梅实验小学)










 

“哎,我有个问题,这‘扣准核心问题27个’是什么意思?”

“你们数学可以这样探究,我们文科类的怎么个探究法呀?”

“哎哎哎,快点说呀,不然没时间了!”

“这个探究其实我们科学课上三年级就有过了。”

“哈哈,这说明孩子在数学课上的良好状态一定有科学课上的功劳呀!”

“很可能一节课就是实验没得出结论,放了以后如何收?”

……

大家在讨论,在争执,在商量,在解释,在寻找策略,时间早已过了四点半。

 

学期初,教导处以项目活动的方式确定了大教研活动方案,每月组织一次,分别由各教研组承担。作为本学期首次活动的承办者,数学教研组做了非常精心的策划、周密的安排和有序的实施。

最简洁——

首先由教研组长王晓娴围绕“以学思教,课堂诊断在教研组内的实施”,向全体教师介绍了数学教研活动的常规流程。

最灵动——

何小玲老师以《乘法分配律》为研究载体,向大家呈现了“新基础教育”理念在数学课堂的尝试实践。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跃灵动,教师的引导紧扣目标,生成的资源丰富多样。

 最“热闹”——

当然是评课环节了!

数学组结合着量表,分析课堂中对“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实践情况:低年段褚宇华老师将本课与两年前自己执教过的同课进行对比,体会到从单一知识结构梳理转为关注方法结构的提炼和运用,以及这一转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中年段吴安娜老师结合着“问题设计”量表中的观测项目和数据进行评析,让数据说话;高年段徐佳老师则结合“资源的生成与展开”量表中的统计情况进行了观课评析。

语文组朱海萍老师直接向数学组发问,了解量表项目指向和数据来源;吴爱娟老师肯定了课堂中对于学习方法的关注,并指出这就是“新基础教育”中倡导的,也是课堂中必须落实的。

英语组项芸老师犯起了难,数学可以探究,英语怎么办?可是办法总是比困难多,慢慢来。

综合组陈文佳老师非常荣耀地向大家介绍,科学课中早有探究方法的提炼,虽与数学中规律探索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方法结构的梳理,可是“结论的形成”这一关既把学生给难住了,也把老师给难住了。又一轮热议被掀起……

最感人——

收获最大的当属承担执教任务的何小玲老师了。通过这次活动经历,虽然痛苦,但却在成长;因为成长,所以快乐。质朴而真实的表达,让全体老师情不自禁地数次为她送上传递着鼓励能量的掌声。

最理性——

最后,由吕玉艳老师向大家说明了开展大教研活动的目的。一是学会让数据说话,老师在观课时既要有经验的支撑,也要进行实证性研究,实现互补;二是正确认识进行“新基础教育”研究的目的,当真正走进时,就能回味出旧韵,品察出新味;三是通过大教研活动,实现“此山中”与“异域内”的信息输出输入的双向交流。

 虽然蹒跚,我们依然举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