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异构”联合教研活动一直是常州市的品牌教研活动,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几何概念”的教学。活动现场,同时开通局小短信平台,为有效参与互动研讨提供了便捷。
聚焦课堂 勇于挑战
上午,博爱教育集团的王丽娟老师执教了《认识线段》、局小教育集团的杨宏磊老师和金坛朝阳小学的吴荣强就同一课题《直线、射线和角》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三位青年教师通过课堂表现出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把握。王丽娟老师的课亲切活泼,思路清晰,通过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线段的表象,特别是画线段环节中的细腻交流更是让学生感悟端点的内涵,从本质上帮助学生把握线段的特征;杨宏磊老师以他特有的诙谐幽默的教学风格,帮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无限延伸的极限思想,然后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加深对三线本质特征的认识;吴荣强老师则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结合点动成线的动态过程,借助手指的模拟演示,激发学生的想象,体现概念的抽象化过程。潘院长在课堂教学点评时指出,虽然三节课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教学风格,但都表现出了具有地方色彩的“常州课”特点: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结构性的资源捕捉、序列化的呈现方式、个性化的交流完善,这些特点也将成为我们所有常州老师的课堂教学追求。
经验分享 深入剖析
下午,五位教师代表就“几何概念”前期研究成果进行经验分享交流。博爱教育集团的杭君老师就《学生在认知几何概念时常见的错误及归因分析》进行交流,“小学主要学习哪些几何概念”、“几何概念的小学与中学的定义”,进而对学生常见错误如认知、抽象、操作、实际应用中的错误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策略。局小教育集团的周志华老师就《教师在教学几何概念时的困惑及应对策略》进行交流,周老师从“直线、射线和角”一课的教学困惑谈起,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研读教材中寻求定位,到《几何原本》中寻找定义,研读史料寻求概念的内涵,明确要真正把握知识的本质内涵必须学会追根溯源,回到知识的原点解读教学内容,接着以案例的形式解读如何把握概念的本质内涵。二实小教育集团的郑学琴老师就《“线、面、体”教学的育人价值和结构化设计》进行交流,郑老师从“整体解读教材”“再认育人价值”“重组教学结构”三个方面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使师生逐步走出点状割裂的线性思维,不断提升整体、综合、关系式的立体思维品质,清晰了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同时进行专题交流的还有两个团队的经验分享,戴霞老师作为天宁区邓炜教师发展工作室的代表交流《学生几何概念形成的心理机制及教学策略》,他们精心设计学生学情调查问卷,以精确的数据调查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心理分析,掌握学生的困难所在,并设计出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基本对策。武进区教研室的马伟中老师则结合《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小学数学课例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与大家交流《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射线直线和角”一课为例》,在马老师娓娓道来式的陈述中,大家感受到了这一课题组老师们的研究历程与累累硕果。
活动最后,潘院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精彩点评。他提出,今天的专题研究难度挑战很大,因此,在进行研究之前,必须认真解读教学内容,多读几种版本的教材、多了解一些数学历史,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关注数学的本质、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关注教学的价值。潘院长还提前向大家透露了下一次“同题异构”的研究主题——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希望常州的老师们能与日常的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步思考这一问题,并期待着老师们的精彩表现。一天的活动,充实而紧张,老师们将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深入的思考继续践行在教学研究的道路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