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4-15
点击: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发布者:金燕南(天宁教育文体局)
4月2日上午,二实小、青龙小学、朝阳二小、兰陵小学的音乐老师们齐聚青龙小学音乐教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联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听课为主线,针对“低年级教材诵读活动的展示”为主题展开。
活动伊始,首先由莫宇红老师上了一节二年级的《包子剪子锤》,本节课课堂不做作,不花哨,学生声音优美轻柔,教师示范的诵读非常到位。然后是周祎老师上的一节《爱唱什么歌》,教学环节设计精彩、活动内容丰富,推进有序,小朋友诵读的音色成为亮点,让参加本次活动的老师都赞叹不已。听课结束后,每一位参加活动的老师都针对“低年级教材诵读活动的展示”为主题对这二节课进行了评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教师们对二节课的看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课堂导入自然:
两堂课的导入都很自然,第一节课以复习上学期的关于游戏的歌曲做为导入,先用响板带大家读词,再用琴带着学生跟唱。再导入新歌你听,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呢?听了音乐,学生自然就能说出本歌曲的名字;第二节课以季节作为迁移,夏天就要来了,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在池塘里大展歌喉,欣赏《青蛙合唱》,让学生听辨不同的音高,分辨二种不同的角色,欣赏完引入新课:你们知道小青蛙喜欢唱什么歌吗?让我们来听听吧!从而引出今天学习的歌曲《爱唱什么歌》
二、课堂始终贯穿恒怕体验
(1) 诵读时利用响板辅助,给学生营造恒拍的情境,为歌曲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2) 教师无论在诵读中还是在歌曲教唱中都体现了恒拍的概念,如:“包.子剪.子 锤 0 | 锤 锤 锤0 |”
三、把握歌曲重难点
附点节奏是第一首歌曲情绪渲染的点睛之笔,学生在说一说、学一学中把短音轻轻带过,读的很有神采,有益于在练唱中训练。
音的高低听辨是第二节课的亮点,高低强弱往往是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两方面的对比,才能更加明确音的高低的概念。
四、课堂教学活动丰富
课堂活动丰富、符合学生的儿童心理,推进有序,较好的达成课堂的目标,教师有耐心、教学语言精练不罗嗦。由夏天就要来了,青蛙爸爸与青蛙宝宝的合唱,引到你们知道小青蛙爱唱什么歌吗?学唱本歌,歌曲会唱后加入打击乐器,让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最后拓展成为歌曲创编歌词,教学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此外,高君老师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她认为执教老师是否可以考虑将游戏环节迁移至学唱中间部分之前(念白之后)让学生熟悉了节奏之后再分句学唱、也许对难点的解决有帮助。解小组的居爱君老师认为本节课教师注重歌曲教唱,节奏解决,没有很好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那么学生学到的仅仅是音乐知识,在情感上没有得到提升,希望老师能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李静老师也提出了对于低年段的歌曲短小易记,往往二十分钟就可以完成歌曲学唱,如何有效的设计另外的二十分钟教学活动这一困惑。对此蒋冬霞老师为教师们提出她的想法,低年级的课可以增加一些唱谱、识谱内容,为中高年级识谱做铺垫。此外蒋老师还提出:诵读的效率要提高,不能为诵读而诵读。诵读的声调往二声上走,上扬一些。旋律与节奏尽量不要简单的抽离,机械化的训练。因为音乐室整体性很强的艺术,整体必定大于局部的总和,对技能的训练和学习不能做简单的叠加。
图、文:陆馨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