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数学>>计划总结>>邓炜工作室:以课会友—以异促思—以学定教 
邓炜工作室:以课会友—以异促思—以学定教 
发布时间:2014-04-21   点击: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发布者:邓炜(天宁教育文体局)


 

       4月的邓炜工作室活动如约进行,这次活动形式有些变化,是由天宁区邓炜工作室和钟楼区郭兴华工作室的联合教研活动。

课堂:风格迥异、回味无穷

        第一节课是由郭兴华工作室的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老师对本节课有一个正确的目标定位:转化不是具体的方法,而是比方法更上位的思想,这就需要体悟。回味整节课都是在学生尝试交流后的一种体悟。课上老师多次提问:“有什么好处?”让学生经历尝试后充分回味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节课是由邓炜工作室的王小波老师执教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是一节让所有听课者眼前一亮并为之兴奋的好课。尽管教学内容本身抽象、概念性极强,但是王小波老师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用直观的情境唤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烈的学习兴趣。整节课一改以往概念课的枯燥和乏味,让我们共同享受到了外显的数学乐趣,同时更深刻体会到了内隐的数学思维碰撞。

研讨:生动热烈、各抒己见

        两节风格迥异的课堂展示后,两个工作室成员和解小全体数学组老师进行了生动而热烈的讨论。“你方唱完我登场”,有的成员刚刚讲完,就被另一位成员迫不及待地接下;有的成员刚刚提出疑惑,就有成员分析原因,讲出自己的理解;有的洋洋洒洒、详详细细地阐述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课后思考,有的一语中的、言简意赅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现场研讨气氛和谐而热烈,精彩而生动。

引领:底蘊丰厚、站位高远

        郭兴华和邓炜两位领衔人可谓是强强联手,在最后的总结引领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两位领衔人丰厚的底蘊和站位的高远。

        郭兴华校长从“数学来源于生活”和“数学来源于数学”两个不同的纬度,帮我们理清了教材、课堂、学生三者的关系。提出了“要有数学价值的猜想”,老师要关注学生即时生成的有效教学资源,游刃有余地推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邓炜领衔人做了最后的总结点评。细语中道出了她对数学教学理念独到的见解和思考、分析中听到了她对数学课堂教学理性和感性的把握、引领中感受到了她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诠释。最后邓老师还特别指出课堂教学由“教”变为“学”的五个策略:问题上给空间、方式上给机会、设计上懂融合、行为上懂退后、情感上能激趣启思

       这次联合工作室活动,让大家意犹未尽。“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学生有无展露思维过程的机会?”、“教师是否给了学生思维外显的机会?”这一个个的问题,将溶入到我们的课堂实践中去,我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我们努力着实现“以学定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