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音乐>>公告通知>>关注节奏中蕴含的推动力——记4月局小联校教研组活动 
关注节奏中蕴含的推动力——记4月局小联校教研组活动 
发布时间:2014-04-21   点击: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发布者:金燕南(天宁教育文体局)






       

416号上午,绵绵细雨滋润着万物,空气格外清新,局小、虹景小学、北环路小学、朝阳桥小学音乐老师们齐聚在虹景小学四楼音乐教室,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二次联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围绕“关注节奏中蕴含的推动力”这个主题,展示了两节歌唱课——北环路小学黄桂芳老师执教的六年级音乐《金色的童年》和朝阳桥小学王梦黎老师执教的二年级音乐《乃哟乃》。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两位老师的课堂内容制定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紧扣“关注节奏中蕴含的推动力”这个主题。黄老师选择运用切分节奏来感受节奏中蕴含的推动力,是恰到好处的。王梦黎老师利用图谱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旋律内在推动力的走向,在歌曲教学中也起到一定的效果。听课结束后,老师们积极研讨,认真评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教研员金燕南老师也为老师们答疑解惑,并在音乐教学方式等方面作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指导,为老师们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本次研讨的成果大致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

  一、切分节奏的理解

老师在课堂上重点运用借助了切分节奏来感受节奏中蕴含的推动力,但在切分节奏重音的理解上老师们也提出了疑惑。通过解读,基本明白了应该这样来理解:一种是听觉上的重音也就是节奏重音,在听觉上就是第二个音是比较强的;一种是理论上的重音也就是节拍重音,它规定了第一拍就是强拍。节拍重音,节奏重音在任何乐句节奏中都是存在的,有了它音乐才可能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韵律美感。在课堂上不管是让学生诵读还是演唱,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表现出节奏内在推动力,它是音乐的生命力。捕捉到这种节奏的内在动力,音乐表现会变得更加丰富和细腻。

二、立足学生角度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歌唱能力还仅限于音准、固定的节奏,对于声音的强推弱收等有控制有层次地演唱还是很难做到的。老师执教的土家族歌曲《乃哟乃》,虽然是531三个音构成的,但是它的旋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陌生,频繁的5153之间的音程交替,使得学唱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课程标准要有更清晰的了解,要熟知各个阶段的学生能在歌唱能力上要求做到什么,可以做到什么,由此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能力、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做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的设计要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正迁移的作用。

三、字母谱的运用

第二节课上老师运用到了字母谱,她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有音高的字母谱,使学生对音高的建构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同时针对于字母谱的运用老师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1、字母谱起到的是辅助的作用。在低年级的教唱中老师可以先让孩子熟悉旋律,再看字母谱跟老师尽快进入模唱歌谱环节。

2、小学阶段一定使用首调唱名法。我们的教学面向的是班级里大多数孩子,即便有学习钢琴的孩子对固定唱名有了概念,教师也是可以调整的,在呈现不同调号时可以稍稍给学生一些提示,用字母谱加以辅助。让孩子有流动的do的基本概念就可以。

3、关注词谱对应的能力。低年级阶段学生学会看字母谱的同时建议引导他们一目两行,学会对应着看节奏,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恒拍提示下完全能够形成自己读节奏和填入对应歌词的能力。

在重点提出这几方面的内容的同时,老师也提出低年级的歌唱归根到底还是诵读习惯养成的问题,要求老师们能在这个阶段引导孩子们诵读时能打开牙关,把声音的发声点放在口面腔,也就是上牙齿和鼻子的位置。能够找一些简单通俗,生活化的易懂的方式和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形成好的诵读习惯。老师们也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时金老师也再次强调老师要在音乐的乐感中做文章,不要固定教条,把在音乐实践过程中才能达成的能力的培养上升为简单的概念化的知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