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1日下午一点,本学期天宁区第三次青年教师成长团活动在红梅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如期举行。马美南老师亲临红梅实验小学,仔细聆听三节青年教师的数学课。三节课结束,马美南老师以及区数学教师成长团成员集中评课。整个活动五点才结束,历时四个小时。马老师春风化雨,不惜鼓励之词,一针见血的评价,让每位青年教师成长团成员受益匪浅。
首先,三位青年教师分别以同课异构的形式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一课时,即搭配中的规律。这三位青年教师分别来自红梅实验小学,朝阳二小,丽华三小,工作年限均在两年以内,虽然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瑕疵,但都在各自所在学校数学教研团队的指导下精心备课,用心上课。对搭配中的规律,是重本质还是重规律模型,三位老师理解不尽相同,但都以自己的方式和对教材的理解,呈现出精心设计的课。学生课堂精神饱满,学习十分投入。连续三节课,马老师一直耐心聆听,认真记录。区成长团成员听课也很认真。
接着,马老师和成长团成员集中评课。首先,三位执教老师从自己的备课历程,教学感受等方面谈谈各自的想法。接着,成长团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找到了课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如系列化地过渡语;有的对某些教学环节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并给出了重建想法;有的针对三节课个别教学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最后,马老师就三位执教老师的发言以及成长团成员提出的疑问作出了自己的解答与评析。她首先肯定了三位青年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的教学设计理念,接着对每位老师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修正建议,最后针对本节课提出了自己的重建。三位执教老师感受非常深刻,主要有以下三点体悟:
一、《找规律》内容的课重在找的过程,而不是用规律,更不能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已经用规律了,即用规律找规律;
二、数学课堂推进力要足,不能过于平淡;
三、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和学生的交流,如眼神、语气、评价语。
马老师平易近人,没有专家的架子,对青年教师一点都不吝惜鼓励之词,对每位老师的不足也提得很到位。她对每一位在在场的数学青年教师分享了自己对数学课堂的理解:数学课堂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地方,也是师生智慧相互碰撞的场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