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号上午,解小联校教研组在清凉小学展开了以“双声部合唱能力在低年级的前期储备”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蔡林娟老师执教四年级《绿叶》和吴小英老师执教二年级《法国号》。两位老师在课堂中充分关注学生歌唱的声音,关注学生已有的歌唱储备能力,在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上层层递进,蔡老师的设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三度音程开始,从听到唱,从接受到完成,一步一个脚印,学生的声音状态非常好,二声部演唱声音和谐,可见平时的课堂十分扎实有效。吴老师的课每个环节设计紧凑,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双声部的合唱储备环节设计中,每个乐句最后的“翁巴巴”设计是亮点,二年级的孩子很快并很好地接受了这个同音双声部。活动结束后,就课堂中设计的教学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均对这节课进行了评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多体会多感受
蔡老师的歌曲最大的难点在于两声部的分叉处和双声部倒数第二小节的地方,这两处地方都是从同音分叉开两个声部,是学生音准最容易找错的地方。蔡老师找寻到了这样一个重点,但在处理的过程中,缺少了学生的感受过程,老师讲得比较多,学生用身体、手势、声音去感受去尝试的机会稍稍少了一些,所以还没有达到老师预想的效果。在歌曲情绪处理部分,蔡老师给的太多,可以让学生根据旋律的走向自己感受,说说并尝试着唱一唱,这样效果会更好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把音乐和肢体语言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学生们常常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心灵体验去表现这些动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吴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小猫圆舞曲》时,当孩子们凭着自己的想象说出各种与音乐相符的形象时,教师可以先给予肯定,在最后告诉孩子作曲者所创作的是怎样的一个音乐形象,让我们在保护孩子天马行空想象力的同时,也给了孩子们一个正确的音乐常识。并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乐曲本身表现的内容,设计与音乐贴合的律动,否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乐感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低年级合唱能力的前期储备的多样化
张铖老师曾经提出,合唱能力的前期储备包括很多,在吴老师的课堂中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观点。比如:
1、模唱歌谱。低年级的学生对歌谱的感知能力还不足,老师可以通过每节课不断地刺激他,刚开始可以2小节慢速地模唱,过度到四小节,根据歌曲的内容,也可以把模唱歌谱的环节放在新歌教学之后。唱好歌谱,就解决了合唱的一大难题。
2、画旋律线。通过画旋律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旋律,为歌唱教学打下坚实基础,为合唱储备充分的能量。
3、加打击乐器。吴老师设计了0 X X 和X––这两种节奏型,分别用圆舞板和碰铃演奏,让学生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如老师在范奏后,提醒一下学生老师是在哪敲的,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环节就更加完美了。
4、同音双声部。合唱储备环节的设计中,吴老师每个乐句最后同音的“嗡巴巴”设计是亮点,二年级的孩子很快并很好地接受了这个同音双声部。
四、低年级合唱能力的前期储备在中年级的体现
蔡老师的课堂能让我们感受到基本功抓的非常扎实,孩子们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训练中,得到了较好地歌曲演唱习惯和识谱习惯,孩子们能够基本学会了自我认谱,甚至是翻谱的本领。孩子们的声音状态非常的好,无论从音准还是发声的方法,可见平时的课堂十分扎实有效。孩子们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合唱基础。在合唱的初级阶段像蔡老师这样将孩子按高、低声部分开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孩子们不易受到其他声部的影响,也能更为准确地唱准唱好自己的声部,这点值得我们借鉴。
最后大家提出一些建议:在低年级的时候为了养成孩子的良好演唱习惯,我们将音调提高,但是中高年级有的孩子声带渐渐发生变化,不宜将音调提得过高,因此《春野》的模唱可以适度将音调降低一些。在欣赏《小猫圆舞曲》时,老师设计的律动尽量要与音乐吻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