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音乐>>公告通知>>在展示中提升,在研讨中发展 
在展示中提升,在研讨中发展 
发布时间:2014-05-16   点击: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发布者:金燕南(天宁教育文体局)






      五月,就像我们的青春,活力四射。在这激情的岁月,我们迎来了本学期第三次联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围绕“节奏诵读词谱对应能力的指导”展开了两节课堂教学研讨课,分别由二实小的李静老师和朝阳二小的徐恋老师执教完成。
      李静老师教态自然,语言精炼。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高的音乐素养。她为大家展示的是四年级的《雨中》,这是一首表现孩子们乐观向上,不拍风雨,专心读书的歌曲。李静老师以“雨”为主线贯穿全课。首先,她利用一段雨声的音频激趣导入“这些声音都来自自然界吗?”在学生都非常好奇的状态下再播放用声势模仿的各种雨声。给听课老师和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接着设计三种节奏,先让学生读一读,再让学生大胆地用身边的物体来模仿雨声。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想到了用手的拍打来模仿滴答声,用摩擦凳子的声音来模仿沙沙声,用快速拍腿的方法来模仿大雨的声音。这些活动的设计都体现新基础的先进理念,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基础上,李老师再指导学生诵读A段歌词,即解决了弱起小节的节奏,又解决了歌曲中难点“叮叮”处的演唱,这样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很顺利地完成了A段歌曲的演唱。B段歌曲的旋律变化比较大,李老师采用模唱歌谱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B段歌曲的旋律。整堂课完整全面,一气呵成,课堂气氛活跃轻松。
      徐恋老师是一位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但是她在课堂上展示出的老练与成熟令在场听课的老师所折服。她为大家展示的是二年级的《钟》这一课。徐老师采用直奔主题到方法直接导入“钟”,然后引导学生:钟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从而顺利进入第二个环节。紧接着让学生模仿钟的声音,出示节奏时,徐老师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识谱能力较弱的情况,为学生设计了图谱,有利于更好得培养学生的词谱对应能力。歌曲《钟》的教唱应该说难点不多,徐老师采用分句听唱法学唱。采用师生接口唱,男女分别演唱以及背唱等方法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映象。在基本掌握歌曲之后,徐老师设计师生共同演绎歌曲,用身体做钟摆,表现摆钟和闹钟的不同节奏。然后将学生分组进行活动:一半学生唱歌,一半学生按一定的节奏轻轻地为歌曲伴以“当—”、“滴答 滴答”的钟声,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整节课在师生、生生的热烈互动中完成,使学生始终沉浸于愉快的气氛中。
      课后,参加活动的老师进行了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两位老师的授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对“节奏诵读词谱对应能力的指导”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另外,由于李静老师的这节课还要参加他们本校的“新基础”展示活动,所以在场的老师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如:B段的演唱情绪上还要进行细致的指导,三种雨声的节奏最好有层次感等等。 一次次地展示,一次次的提升,相信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能享受到更加精彩的音乐课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