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数学>>计划总结>>邓炜工作室:再次走近圆的世界 
邓炜工作室:再次走近圆的世界 
发布时间:2014-05-20   点击: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发布者:邓炜(天宁教育文体局)








圆——小学数学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上的曲线图形,以它独特的“美”,吸引着许多教育者思考它、研究它、琢磨它的教学价值和教学方法。5月19日下午,邓炜工作室全体成员再一次走近圆的世界,开展了课堂教学研讨。

力求探寻本质的《圆的认识》

由俞敏惠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从黑板画圆、纸上画圆、操场上画圆、甩乒乓球画圆四个情景入手,让学生初步体悟到圆的三个基本要素:定点、定长和旋转一周。并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创造画圆工具的过程,再次让学生对圆的本质进行巩固认识,同时体会到圆规画圆的优越性。整节课学生在大量的观察、操作和思考中,为概念的提炼不断地厚积。

力求揭示方法的《圆的周长》

由朱华芳老师执教的《圆的周长》,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的全过程。在猜想过程中,老师不囿于数据的简单猜想,更提供了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作为依据,让学生的猜想变得有理有据,同时老师非常关注学生在实际计算圆周长时所要注意的很多细节问题。

力求践行“以学定教”的重建和设想

课后,全体工作室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在对两节课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大家提出了基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的重建和设想。

1. 展开贴近学生的学习过程。

当我们设计一个教学环节时,不妨让自己回到起点来想一想,“如果是我们自己应该如何来解决问题”,我们在理顺自己教学设计时,根本点是要顺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和情景来培养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数学能力的提升。

2. 在实际生活的情景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来由和价值。

“圆的半径有无数条,圆的半径都相等……”这些数学结论,我们无需给予学生过多的推理过程,让学生觉得枯燥而无味。滚动的车轮、旋转的摩天轮都是很好的生活情景,从学生的经验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得来是那么的水到渠成。

水滴落下,泛起层层涟漪。 “如果学习方案由学生来设计那将会是怎样?”、“学生的生长点在何处?”“如何正确把握好教学环节的逻辑性?”……这些讨论后的意见和建议,同样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层层涟漪。再次走近圆的世界,带着我们走入教学思考的空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