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路小学,一所有着优秀传统与丰富内涵的老牌名校。5月18日下午,我们一行四人怀揣着激动与希冀来到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挂职培训,融入实践学校,触摸深邃内涵。
精致小巧 底蕴深厚
步入校园,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学校共分两个校区——北京路校区和牛庄路校区,分别容纳一、四年级和二、三、五年级,校园小巧精致,一幢80年代中期的6层教学楼,一个微型塑胶运动场,精美的壁画,富有童趣的班牌,整洁的校园,这一切处处充满了细腻的人文关怀和教育情怀。
校长王燕萍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从她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从1984年起,学校在张锦堂校长的引领下,学校开始“乐学、能干、创新”的教育改革整体实验,形成鲜明的办学思想。1994年起,学校率先在国内开始“小班化教育”实验,成功开创素质教育新模式,从而成为教育改革的领头羊。2004年,张烨校长引领学校在20年“乐能创”教育和10年“小班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导学服务”的办学策略,在发挥小班优势,满足差异发展上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执着探索 孜孜以求
有幸的是,张锦堂校长来到我们身边,为我们做了《漫谈北京东路小学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足迹》的讲座,并且和我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张校长已是74的高龄了,但依然对教育如痴如醉,执着探索。他面容清癯,笑声朗朗,侃侃地从现代学校建设的内涵、特征阐述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变革的意义。乐园式学校,互动式教育,小班化教育实践,导学服务,在后任张烨校长和王燕萍校长的努力下,不断地传承创新,发扬光大,三十年磨一剑,宝剑锋从磨砺出,个中甘苦不寻常。
张锦堂校长是一位智者,他是“互动式”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者,国内“休闲教育”处女地上可喜成果的收获者,国内最先进行“小班化”教育试验的小学校长。他提出:道可道,非常道,有效为高。有效的标准指课程标准的达成度。要关注三个过程:1、把要求转变为追求;2、把想法转变了做法;3、把行为转变为作为。从他对教育梦想的追求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校长和一所学校对教育的哲学追问和理性追寻;看到了北京东路小学教育改革的繁茂枝叶;更能体会道北京东路小学教育改革繁茂枝叶下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哲学之根。心有多大,梦就有多大,且行且努力!
图/文: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挂职小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