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第一个周三,又逢怡康校区全体数学教师智慧碰撞的时刻,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却似乎又有些许不同。老师们研讨时的座位不同了,研讨的氛围更是让人耳目一新。以往教研活动中主持人管讲,一言堂,老师们管听,不开口的状态不复存在。研讨看似没有了“主导”,但每一个老师都能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在集体智慧的不断碰撞中,我们的互动沙龙处处闪烁着涵养化育的光芒。
本次研讨活动主要是围绕指向“全人教育”的博爱数学课堂转型展开,把改革目标定位于探索“在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发展数学研究精神与能力的基础上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博爱数学新课堂。首先是改变学习方式,探索课堂转型,即建立以“学”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开展课堂转型研究活动。解决目前数学课堂过多关注“如何教”、忽视“如何学”,过多关注知识达成、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其次是转变课程观念,充实数学课程体系。我们把博爱数学课程分为三大类,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个性课程,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整合提取一部分课时作为学科拓展课时,拓展课程是基础课程的拓展延伸,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年级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本年级的特色课程、学科活动,以及主题周活动。最后,转变教研形式,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本学期怡康校区数学教研组将建立“团队协同发展”的教师培养机制,从“点的打造”转向“面的发展”。以备课组为单位,采用团队捆绑式发展方式,提升备课组整体教研能力。同时把练兵课、师徒结对听课和常态推门课相结合,整合优质资源,把优秀老师的课堂向全体老师开放,让所有老师都有随时学习,跨学科学习的机会,把生本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让改变发生“是这次活动的主旋律。改变,是基于已有的行动与现实,而不是面壁虚造、海市蜃楼;改变,教师不仅要用力,还要用心。生命成长是不断新陈代谢的成果,唯有改变,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我们感受生命的向上与蓬勃。
改变一点点,一点点改变,数学课堂转型从我做起。相信“微小的创新可以改变世界“。让我们每天改变一点点,共同孕育博爱幸福的种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