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数字化教学打造智慧课堂
发布时间:2014-09-26
点击:
来源:副局长
发布者:薛文兴(兰陵小学)
“数字化”教学模式是未来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指教师和学习者充分利用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等在内的信息技术工具,开展课程教学的活动。
今天,我校的蒋琳校长就率先在电脑室上了一堂作文课《不一样的乐》,开启了本学期数字化教学常态化之旅。透过这堂课,我们看到六(1)班的孩子们用ipad去抓拍了 “乐”趣无穷的画面,写成文章发在QQ群广场中让全班每个同学来浏览、学习、点赞,蒋老师将点赞结果进行了统计。同学们根据统计结果,组织小组对排名前四的文章进行点评,再把自己的文章进行了修改,再次上传交流。临近课末,蒋老师又在群文件中提供了3篇名家名作,供孩子们下载、学习并进行交流。
“视接千载,神游万仞”。通过数字化平台,小组合作分工学习,学生们完成了拍照、写作、点赞、下载名篇学习的过程。这一全方位的“数字化”教学不仅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作文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创新力,解决了作文教学的重难点。
课结束后,市电教馆的戴晓娥老师和区教研员于纯老师及兰小的老师们围绕“数字化教学”常态化的话题进行了研讨。
兰小的老师觉得蒋老师能把阅读和写作整合起来,行课十分流畅。学生在课上最大的收益是通过用照相机去抓拍“其乐无穷”的照片——写作点赞,让学生对“乐”的理解不一样了,不管是从选材、立意,还是价值观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如果在后期再上一堂“乐事”品味课,学生就会把“乐”写透了,相信一定会更有意思。
课堂的精彩缺不了专家的引领。随后,电教馆的副馆长戴晓娥老师也给予了这堂课精彩的点评。她觉得作文课一定要有意思,一定要好玩。而蒋校长的这堂课体现了这样几个特点:1、体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讲授式——先提示,再品评,改为学生先自主学习——网络合作学习——课上小组探究学习。2、目标的确定源于问题、解决问题。定位要小,切口要小。这堂课就主要抓了“选材”,让学生在实践后的选材统计表中发现“乐”不仅有生存类的吃喝玩乐,还有人生价值方面的。又在后来的名家作品赏析中发现“乐”的境界更高了:平凡事中也能见“乐”。“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戴老师指出,选材统计图可以用表格来呈现,也可以用柱状图出现。在采访学生的环节要有角色融入感,有戏剧元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涨。
区教研员于纯老师也做了精彩的点评。这堂课有几个优点:课堂呈现的聚焦度非常明晰,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管理、汇报有合理的操作,让每个孩子都有了机会,在碰撞、交锋中从散点走向概括;教师对好作文的认识有了改变,有意思比有意义更有价值;目标切合学生实际,培养六年级的孩子从平常看到卓越。她建议: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要更明确,让孩子在交流中形成策略,选材要小、新、卓。选材为立意服务,立意升华选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数字化教学让技术与教育融合,为课堂带来勃勃生机,在改变孩子们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必将打造智慧课堂。而我们兰小人在探索路上有了专家的引领,让数字化教学离常态化必不远矣。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