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1年第一次接触课例研究以来,博爱英语研究团队从一开始的门外汉,到如今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和研究,英语组的每一位老师都是认真而灵动地践行着课例研究的精神——关注学生,关注课堂。2014年9月,英语教研团队以天宁区评优课比赛为契机,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一轮自主课例研究活动。
研读教材,关注前测
针对这次比赛内容——自由组合第二课时进行教学,组内仔细研读了教材,并进行了激烈地探讨。最终拟定将Grammar time和 Fun Time结合在一起,因为作为第一课时的延续,这两个板块正好能在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语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运用语法知识。接下来,就该确立教学目标了。如果是以前,我们会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大致判断来进行目标的确立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自从引进了课例研究,教学前侧成了必不可少的准确测量学生的既有水平和需求的一个有效手段。首先是全班进行一份书面的检测,内容包括对于第一课时课文的理解以及对于第二课时要学地语法点的初步运用,接下来班级里挑选好中差各两名进行口头测试,只要是为了检测第一课时的课文朗读和重难点生词的朗读,最后在前两项测试的基础上进行量化分析。结合着教学前测的结果,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句型来做不同的事,从而体验西方圣诞节的多样性。基于学生,立足教材,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教学设计初见雏形。
课堂实施,精益求精
在此基础上,在短短不到一个星期内,杭老师先后试教了三次。只要有时间,英语组的老师都会走进杭老师的课堂,通过课中分层观课,课后及时后测,再到评课议课,帮助她一起研究学生是不是能够接受各个教学环节,帮助她一起分析每一句课堂语言的使用。为了能让教学更加流畅,为了让老师的教学更显张力,英语组的老师多次帮她改进教学过程和教学语言,她们放弃了自己课间休息的时间;牺牲了自己下班回家的时间;周末也放弃与家人孩子放松的时间,聚到一起进行议课改课。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老师都毫无保留地倾力相助,但每一个老师都无怨无悔。因为,在她们的心底只有一个小小而又简单的梦,让我校的青年老师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在这支研究型团队的帮助和指导下,杭老师的教学有了质的飞跃,从一开始的青涩生硬到渐渐的收放自如,从一开始游离于课堂之外到后来的师生共融。
以赛促研,合作共赢
10月24日,英语教研组将在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进行课例研究的经验分享和成果展示,期待她们有更精彩的表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