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一点点,一点点改变”!开学以来,博爱教育集团怡康校区数学组本着这一理念,开展了一系列课堂深度转型的探索活动,老师们献计献策,深入研讨,不断反思,让学生进行充分而有效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共同打造善于思辩的课堂,拉开了课堂深度转型的序幕。
“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会思考,怎样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自由驰骋的天堂呢?本周三,在怡康校区,王丽娟老师和袁锋老师就给大家呈现了两节各具特色的原生态“转型”课。天宁区课堂转型中心组的成员老师们和天宁区数学教研员邓炜老师也参加了这次研讨活动。
两位老师的课或质朴灵动、或诙谐幽默,虽然没有精美的课件,没有精湛的多媒体技术,但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的思考留出最大的空间,让学生拥有独特的看法,并且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碰撞出多元的意见,鼓励他们对所学知识抱持怀疑态度,对孩子们在课堂上显露的批判性思维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讲人”,通过生生之间的质疑、互动和解答,逐步将问题清晰化,而老师只是在学生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才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进行点评和概括。虽然,学生在课堂的发言还稍显稚嫩,但每个学生在互动中展现出的精彩纷呈、迸发出的思维火花,着实是让人惊叹的。
课已终,思无限,围绕这两节课,与会的老师们展开了深度探讨。邓炜老师也对两位老师为课堂的转变所做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指出课堂改变需要老师的“放手”,但是“放手并不等同于放任”,老师在放手的同时必须要做好四点:心中要有本,目中要有人,心中要有数,手中要有法。只有这样,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被真正地激发,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天才的一面。善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并鼓励其全面发展,正是博爱提倡的“全人教育”的精髓所在。“我们改变不了整个世界,但是可以改变我们的课堂”!这句话俨然已经成为博爱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相信博爱的数学老师会在课改的浪潮中奋勇搏击,屹立潮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