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教育要闻>>兰陵:运用资源和技术 关注学生的发展 
兰陵:运用资源和技术 关注学生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4-10-30   点击:   来源:副局长   发布者:薛文兴(兰陵小学)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时代使命。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交流中更富有效果,富有情趣?今天,徐佳老师执教的教研课《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通过预习单这种可具操作的新模式,来引领学生在e学习环境下的有效学习。

更新模式   有效引领

      谈到诗歌教学,必定会想到诗歌教学的通常上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结果,很有可能是,教师教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   

      怎样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在自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徐佳老师通过运用预习单,以求给学生一块个性化的预习园地。课前,她让学生将自己的预习单发至qq群论坛,彼此间分享、交流。这样,学生有了基础走进课堂,带着已知寻求未知。课上,她又尝试提炼学生的交流维度,既有知识层面的,也有能力层面的,更有思考质疑。一张预习单,节省并代替了老师的讲解,分享了多元的思维,也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集思广益   精彩纷呈

      课后,老师们畅所欲言,进行了热烈的研讨。蒋琳校长谈到,课前预习单的设计,课堂上资源的链接,打开了教学的时空。从语文本位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堂块状清晰、有思维品质的语文课。但是既然用上了技术,就应该更加开放一些,可以让学生带着期待和探究进入课堂,自主选择要汇报的主题,寻找相应的资源,再进行思维的碰撞。

      胡玉华老师提出,预习单上传后,学生可以利用平台互相点评。课外延伸时,除了陆游写的8首诗以外,还可以引入一些与之相关的其他人写的诗。有着丰富教改经验的王妍蓉老师也谈了自己的观点:徐佳老师能够大胆尝试e学习环境下的古诗教学,值得学习。同时,这堂课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优秀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老师的评价具有指向性、目标性,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很有作用。值得改进的地方是,学生要学会自己获取信息,用诗中的语言或自己的理由来归纳观点。资源包的运用上,可以给一些关键词,让学生进行自主搜索,方法应更加多样灵活。另外,组际间的交流和互动较少,交流的方式比较单一,平时应注重培养组际交流、生生交流的好习惯。老师们集思广益,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

高位引领   豁然开朗

      接着,市电教馆的戴晓娥老师就这堂课作了点评。她先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分别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自己听课后的感受。在听到放手孩子的兴趣引导朗读时间的限制灵动等词后,戴老师表示大加赞赏,并提出了建议——“重构

      ㈠目标定位:语文第一目标定位在于,是否读懂、读好、读透(核心目标)。课中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并说出理由,深刻体会文字背后的感情。其次,要体现开放。激发兴趣,让每个孩子提出自己要研究什么,而不是牵着他们走。

      ㈡活动设计:一读、二演、三质疑。读:小组内先互相练读,推荐一个组员进行交流。此时老师应参与到学生各组活动中,截取资源,为目标服务。交流时,老师适时引导组与组之间的倾听和对话,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有所领悟。演:通过诵读、营造情境、分角色等多种形式的表演,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对人物立体感知。质疑。你最想研究什么?山水诗?史诗?或是发现了更有意思的东西。这些,都可以成为孩子深入探讨研究的主题。

      技术使我们的课堂走向无限广阔的空间。大胆运用相关技术,上成数字环境下的语文研究课,要让每个孩子都在资源的海洋中畅游,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戴老师的高位引领为我们指明了课改方向,令大家豁然开朗。

      最后,薛校长对本次语文教研活动作了总结。他说:e学习校本教研和传统课堂相比较,它在强调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到学生的发展。学生和获得的知识都是资源,技术则是为课堂服务的。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大家今后能够运用资源和技术,不断实践,在适应中转变,在转变中适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