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版块不同处理
虽然同是故事教学板块,但由于两个文本的结构不同,两位老师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谢英老师采用了“教结构用结构”的方式,先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询问他人职业的句型,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句型进行对话的创编。这一做法既避免了传统意义上的机械操练,同时也是增加了生生交际,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了进一步的运用和巩固。戚燕其老师则根据所教文本的特点,设计了较为开放的环节,激活学生旧知,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知的教学,体现了较强的学生立场。
反思研讨高位引领
课后,两位老师进行了说课和即时反思。谢英老师提出疑惑:为了增加交际,并体现“教结构用结构”的教学方式,有些环节不免有些“小步走”,如何掌握交流表达和理解文本之间的度?戚燕其老师认为:她的课堂环节较为开放,但是对于如何回收资源、回收什么资源、回收到什么程度也存在一些疑惑。
在研讨中,与会老师积极发言,交流想法。在袁德润老师和薛红老师的点拨下,我们的思路逐渐清晰: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2、要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3、教学没有固定模式,单元整体下的课时目标要有长程意识;4、教学开放是为了了解学生已有旧知,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而不是为了开放而开放。
开放心态呈现日常
本次活动我们提供了两节常态课,尽管还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方面,但是我们的老师开放心态,能直面自身问题,呈现日常教学中的实际困惑,变普查调研为问题研讨,把本次活动当做是提升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以及教研组教学研究能力的平台。
本次课堂普查,我们收获满满。不仅看到了执教教师个人的努力与进步,整个教研组更是呈现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在今后的研究历程中,我们将继续扎根日常课堂,不断反思和实践,继续前行在“新基础”研究之路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