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午,我们全校数学老师其乐融融相聚在三楼练兵室,开展了本学期的最后一次数学转型课的研讨活动。我校青年教师陈静和张钰分别执教了两节研究课。
陈静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巧妙的设计环节、大胆的放手让低年级的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尝试建立数学模型写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整堂课孩子都处在思维振奋的状态。让在场的数学老师边听边对数学课堂转型有了更多的思考。
张钰老师执教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通过三次变大周星弛的照片的导入新课,让孩子体会生活中的放大与数学上的放大的不同。接着引导孩子观察探索放大后的照片与放大前的照片的关系,从而更深入地体会图形的放大。有了图形放大的铺垫,图形的缩小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最后举了生活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张主任对本节课作了点评,课的重难点突破较好,但张老师在课堂上要放得更开些,提议导入部份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照片,让学生在比较中自主地体会数学中的放大。
课后两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困惑,张林主任结合听课的感受和提出的困惑进行了细致的点评。首先他鼓励我们课堂转型的方向不能变,我们要坚持探究的方向。虽然我们会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困难,但是我们仍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让学生如何“学”。在张主任的精彩点评中他提到“如何增强课堂的推进感?”课堂是一个多变的动态系统,它呈现的生成性、开放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求老师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
开放、对话、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带着心灵去聆听学生、去触摸教学、去透视课堂,这样才能留住精彩,定格瞬间。在不可预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掘渠引流,让学生的思维之流既勃勃涌动,又顺势挺进,这的确需要“智慧”。同时,灵动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点燃学生智力的独特火花,是学生融入课堂生活源源不断的动力。
让我们“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份鼓励、少一份打击”“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敷衍”,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