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英语>>教学信息>>交流分享(二 更新中):学科关键能力落实于常态课的思考和建议 
交流分享(二 更新中):学科关键能力落实于常态课的思考和建议 
发布时间:2015-05-04   点击: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发布者:薛红(天宁教育文体局)
 

兰陵:有意义地交流

这是令人耳目一新,思绪飞扬的文本探索,交流课。

行文有序开放,交流探索无止境。有序在整体设计文本,有大局意识,以时间为主线,以刘涛和家人的活动为主题。有序展开教学,这是根本。开放在于学生成了行文的探索者,猜测者,他们是优秀的编剧,同时也享受这谜底的盛宴。每个开放的话题,都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每次猜测正如电影的一个个切换的镜头,使得编剧们很愿意去花心思去设计。是的,我很愿意去这样去讨论,这是我的舞台。我是学生的话,我很愿意去猜500. Is Liu tao----?Liu Tao comes home from a football game.我很愿意去猜:What’s Liu tao doing?不仅这样,巧妙抓住关键词but 行文,提高学习的层次性。还有抓住文章隐性的内涵,带领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深层次挖掘。Dinner isn’t ready.What can Liu Tao do?Do you like the title(标题) “In the kitchen” ?What would you like  to say to Liu Tao?再次让我们惊叹思维是带有批判性的,独特的,有深度的。

流畅有深度地行文。让我们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每堂课都值得这样好好推敲。今天严丹抛砖引玉,让我们收获了。

丽三:

今天有幸参加了基于学科关键能力培养英语高年级语篇教学的活动,三位青年老师从自身对文本的解读与理解出发,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来进行课的设计,各有千秋。简要谈一下我们教研组对这三节课的感受与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内容时除了设置一些理解类、记忆类问题外,还应设置一些有一定思考价值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发展文本。在这次的三节课中,三位教师都有大问题的意识,设计的问题也是开放多元的,引导和促进学生深度思维。如严丹老师在进入文本学习前,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得信息:”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picture?”学生跃跃欲试:“It’s six o’clock.Liu is in the sitting room.Liu Tao comes back from a football game.”等等。接下来,教师继续设疑”What will happen?”学生开始大胆预测“He’s very hungry.He wants to have a shower.He’s very thirsty.He wants to drink some water.He’s very hungry.He wants to eat some bread.He’s very tired.He wants to have a rest.”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完全激活,,文本的深度在学生的回答中得到了挖掘,简单的文本内容通过教师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而得以丰盈和充实。

二、板书及时生成,赏心悦目

在这三课中,我们看到了精彩的板书。,三位教师根据教材和孩子们的特点,精心设计板书,让板书能体现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板书变得美观、有趣,利用板书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谈丽金老师六年级的这节课中,教师首先问学生想了解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哪些方面,学生的回答让我们很惊喜:I want to know the animals in Australia.I want to know the sport in Australia.I want to know the city in Australia.I want to know the traffic in Australia……教师并及时板书City:____________Sport:_________,Animals:_________,并在接下来的语篇学习中作为任务,让学生去寻求答案。有些方面课文中没有提及,就在后面与学生的交流中进一步了解。这种关键词式板书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提纲挈领的写到黑板上,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可以让孩子们清楚地看出一节课的重点,也就便于他们理解记忆了。

三、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并重

许多小学英语教师忽视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把师生间、生生间的英语口头问答操练等同于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或是把向学生灌输大量的语言知识等同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沈峰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以培养学生的英

语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 兼顾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并根据教学环节和教学目标有所侧重, 贯彻了语言能力培养与交际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策略。这一策略在严丹老师的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首先,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词汇。严老师重视英语词汇教学, 但又不把英语词汇教学当作一种机械、乏味的操练。在词汇教学中, 她针对不同的词汇采用不同的方法, smell,look for她采用让学生来演一演的方法。Football game采用用英语来解释单词的方法,让学生借助旧知识学习新词汇。其次,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语言结构。在出示第一幅图片后,教师提问:What are they cooking?让学生运用本单元的主要句型Is Mum/Dad cooking...?进行猜测,充分利用了图片所创设的情景。这样的教学处理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得以很好地体现。

红梅:

今天非常有幸听到了三节很优秀的课,也对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下面我就这三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一、            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三堂课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老师设计的开放性问题非常多,通过不断的小组交流活动,每一个同学都在思考,都有开口表达的机会,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第一节课,学生思维的密度非常高。严老师以一个钟入手,让学生猜测刘涛在干什么?刘涛回家之后干什么,他的爸妈在干什么?他的爸妈在做什么菜?自读第一部分之后还能知道什么?晚饭还没准备好,刘涛可以做什么?刘涛在找什么,但是?呈现第三部分的时候,先让学生看着图片表演,猜猜他们会说什么?你喜欢课文标题吗?你想对刘涛说什么?学生在严老师的不断提问下,积极地思考着,响应着,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充分的训练,而不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着机械无趣的操练,这是我这次听课得到的最大的收获。

二、            关注学生的提问能力。以第三节课为例,谈老师引出本课主题an interesting country——Australia之后,利用孩子们对这个国家的好奇心,追问想知道关于澳大利亚的什么?学生一下子罗列出了十条想知道的内容,包括people ,food,traffic,holiday等方面,远远超过了书本上罗列出的三条animal,sport,city,一下子让这节课的内容丰富了许多。

三、            教学内容以版块状呈现。三节课的教学过程都非常清晰,层次分明,过渡也非常自然。

四、            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资源。比如第一节课, look forsmell,班级中有一些同学已经会了,那就让他们来当一回老师,效果非常好。尤其是讲解smell的那个同学,他不仅告诉同学们smell是感官动词,还扩充了另外一些同类词,如sound,taste,look,让听课的老师也惊叹不已,所以不能小看孩子们的学习能力。第三节课中,孩子们互相交流澳大利亚的信息时也展现出了不可小觑的力量,他们交流分享的信息可以说已经非常的全面了。

五、            板书设计。板书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把一堂课的重点内容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梳理。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真的是受益匪浅,我也会把听课过程中学到的一些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朝二:

418,在二实小,参加了基于学科关键能力培养常态课教学改进系列研讨活动,听了3节课.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节。可以用2个词语来概括:舒服、开放

舒服:

1、老师的个人素质较高。口语听起来很舒服。

2、上课时老师始终面带微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很有亲和力,让人看起来舒服。

3、整个课的设计,各个环节的衔接如行云流水,让人浸润其中,享受其中,舒服。

开放:从课的开始至结束,始终贯穿着开放的活动形式。

1、开始时,出现钟,询问时间后,用Is Liu Tao…?让学生猜一猜,这时刘涛在干什么?采取的形式是自问自答。

2Liu Tao comes from a football game.

                                 

刘涛参加足球比赛后,回来后会发生什么?通过这一句式让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这也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

3、老师在教学第一幅图片时。用Is Dad cooking…?  Is Mum cooking…? 先让学生猜测刘涛的爸爸妈妈在厨房在干什么?然后通过听录音,揭示谜底,验证学生的猜测。图1学完后,教师还追问学生,What else do you know ? Why ? 不仅培养学生梳理文本的能力,更要能透过文本,理解文字背后隐藏的含义的能力。

4、图2 What is Liu Tao doing ? Is Liu Tao looking for …?

采用同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猜测。(这一环节,可能学生受图片的影响,猜测的内容都是冰箱里的东西,有个别学生说的是课文中的果汁)

5、图3 出示时间后,老师问:What are they doing ?让学生先试着小组演一演,再教文本。

6、学习文本后,询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一标题,为什么?关注学生的内心,培养有思想的人。

7、最后问学生你想要对刘涛说些什么?又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四项指标:整体感知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形成解释的能力、合理使用信息并作出评价的能力。学生在问题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在思维活动的展开中,阅读能力不断的得到增强。

  

 解小:                                        

424日,区小学英语基于“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常态课教学研讨活动在二实小如期举行。三节精彩的展示课都非常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与思考。

一、巧用情境,丰富形象思维能力

三位老师采用了不同的导入情境方式,却都一样延伸了故事文本,丰富了故事的情境,让学生更有兴趣亲近文本,阅读文本。

严丹老师以时间为主线,使得故事情境更具体化,读前问题的巧妙设计,让孩子们使用核心句型Is he doing...? 进行提问猜测。杭燕楠老师结合了故事主题与生活情境,通过出示自己在厨房的生活照让孩子们进行预测Are you doing...? 谈丽金老师在课堂伊始播放了一段高大上的澳洲风光片,在孩子们享受视觉盛宴之后启迪孩子们的思维:What do you know about Australia?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阅读中,适时补充袋鼠与考拉的英文介绍。

三位老师的设计都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约而同地做到了巧用情境,关注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巧问引导,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三位老师都注重深层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传递的信息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与表达的能力。

以第一、二两节课为例,严老师和杭老师都试着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背后的信息,比如Liu Tao likes meat very much. How do you know? 通过教师的阅读指导与学生的细读思考,学生能通过文中三句话归纳总结出结论。

杭老师做的更好的是:一个开放问题抛下去,给了孩子更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师放慢速度,耐心等待更多只举起的手。

严老师最后两个问题的设计也是亮点: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itle? What would you like to say to Liu Tao? 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辨能力,第二个问题在引导发散思维的同时完成情感目标的渗透。学生的思维不仅仅是停留在文本的理解上,而是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跳出文本,展开想象。

三、巧设留白,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三位老师都能巧设留白,找准学生的思维活跃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呈现阶段隐去一些情节,创设有意义的信息沟,留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促使学生产生获取信息的强烈欲望,推进学生想象求新知。严老师在after dinner环节创设留白What will they say when they have dinner?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学以致用。杭老师让学生预测What happens in Liu Tao’ s kitchen? What are they cooking? 谈老师放手让孩子搜集信息,交流表达,自由补白,拓展了许多故事文本之外的澳洲国家信息。

 

三位老师出彩的设计,灵动的师生互动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三节扎实精彩的常态课,更是开启了孩子们的思维大门,提高了他们用英语自由表达思维的能力,进而使他们感受语篇带来的无尽魅力。

   

                          

清凉:

1. 开放性:课堂中大量设计利用了学生资源,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很高。比如课堂一开始的提问: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Australia? 鼓励学生打开思路,激发他们理解全新国度的求知欲,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 英语生活化:学生用英语表达”如何寻找信息”,不仅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提问:What will you do to find the answers?学生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并且用英语表达出来。在此处,不仅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也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

3. . 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没有标签式的说教型教育,把情感教育荣誉师生对话中,自然流畅。在课堂最后,老师提出了关于Australia的问题,并且在学生中找到答案,由此,老师很自然地得出share information, learn from each other的情感目标教育。

4. 源于课本又高于文本的板书:整个板书清楚明白,总结了课文内容,整理了学生资源。板书的完成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好写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