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伊始,夏日悄至,如此顺意的日子里,携笔墨,会画友极是惬意。这不,6月4日车老师就带着天宁美术教师们一起领略水墨山石的魅力。 车老师就“正确认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意味;学习水墨山水画的铺垫-铅笔山水法;水墨山水画中‘山石’”的画法这三个方面向我们做了整体的介绍。
车老师关注美术教育,关注教师发展,针对大多数教师重西画轻传统的思想,他指出,在教学中不必重建一套西化术语和认识方法,不必在泊来的素描语境中先把自己变成西方人,完全可以用中国式的素描作为出发点学习绘画的基本功,进而立足中国学习西方的绘画传统。这个观点创新且实在,车老师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这让在场的老师们都受益匪浅,重新认识了西方绘画与传统绘画。
欣赏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站到大师的肩膀上学习能看到更加广袤的世界。车老师带着我们欣赏了五代徐熙的《雪竹图》,感受画中竹子的坚定明朗和深入具细;欣赏了李冬《雪江卖鱼图》,领略那在焦点透视下的中国风景;欣赏了范宽的大作《雪景寒林图》,画面里的白雪也象是从上面来的光线,我们因此会感觉到立体、浑厚,感觉到一个写实的精神在里面支撑着。车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将中国画中的精气神带到我们眼前,我们对水墨山石的体会又深刻了许多。
理论结合实际才能有长足的进步。车老师先是拿出了自己的画,为我们解析绘画过程,具体又细致,让我们真正的从中学到技能技法。临摹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车老师又结合教师自身状况为我们选择了适合的山石让我们临摹,有专业的指引,正确方法,老师们练习起来都非常顺意积极。车老师更是跟老师们一起互动,为每个人提点指导,有时更是挥毫为我们亲自示范,近距离的看着水与墨的交融,真是一场视觉的享受,车老师的绘画技法更是我们学习的范本,亲眼所见,学到更多。
艺术家对客观对象的观察,要不同于一般人。一般人是走马观花,而艺术家是下马探花,不是一般观察,而是重在研究与理解,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感谢车老师将自己的智识与我们共享,感谢蒋老师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学习平台,每次讲练结合式的培训,让我们收获很多。就像蒋老师所说,一次培训活动只是一个引子、一个眼界提升的平台,更多的在于后续的努力,美术这门强调技法的学科,还是要抓实平时的训练,多看多练,才能稳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教给孩子更多可操作的技法。天宁的美术教师们将会以每次培训活动为新的起点,在水墨世界里不停求索,钻研感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