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安市人民小学联合连云港教研室、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举办了“教·研·写”三地研讨活动,活动由全国小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陈建先主持,我校丁小桐副校长、周婷老师、郑娜老师参与活动。周婷老师在活动中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莫高窟》一课,带领学生徜徉在大漠风光之中,品味语言文字的力量,展示了我校优秀青年教师的风采。本次活动,加强了三地之间在语文教学方面的研讨互动,给参与活动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教学点亮博爱理念
活动的第一步是课堂教学观摩,共两节课,淮安市人民小徐的许丽萍老师执教了《青海高原一株柳》,她巧妙地抓住文眼“神奇”,贯穿全课的学习,思路清晰,版块清爽;她关注文体特征,渗透学法指导,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辨读音、看图片、诵边塞诗、师生演示等等,引导学生纵深体悟高原柳的神奇;她合理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交流展示、想象说话中学习读写。整堂课,陈老师淡定自若,教学紧凑,课堂结构安排合理,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我校的周婷老师执教《莫高窟》,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在彩塑、壁画和藏经洞之间,带领学生品读语言,揣摩文字,感悟表达,实现了教、学、思的和谐统一,化繁为简,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视野,总结学习的方法,建立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中老师对周婷老师的教学之道,颇为欣赏,尤其佩服周婷老师对学科本体知识的精妙理解,深深折服周婷老师对学生心理的准确把握。
互动研讨彰显博爱精神
课堂教学结束之后,陈建先老师、丁小桐副校长和台下一百多名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在交流中,丁小桐副校长针对课堂中的亮点和特色特别提到:细细品来两堂课都有种不一般的味道。重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训练,而这种训练是溶于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感悟中的,在字里行间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理解,逐层逐层地深入,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在学习语言内容的时候,巧妙地渗透,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方法,立足文本,从而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迁移。
陈建先老师对周婷老师的课做了高位的点评,对于丁小桐副校长的发言也颇为赞同,他在随后的发言中也提到,当下的课堂应关注儿童本位、语言本位、实践本位。语文教学要花大气力进行语言内容的学习,一节课的三分之二的时间应该进行语言内容的学习,其余的三分之一应进行语言形式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文本语言的亮点、抓住文本语言的空白点、抓住文本语言的撞击点进行训练,历经御用语言、自由生发个性化语言,最终实现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语言、留下方法四个目标。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时,以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以语言训练为纬,就能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学习、情感的熏陶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通过此次研讨活动,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对语文教学探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对博爱的语文教研思路做了一次亮丽的展示,在研讨中进一步彰显了博爱语文的特色,也更加坚定了博爱语文人在前进道路上的信心,让博爱语文在更加广阔的天空中更加自信地振臂翱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