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滚滚,擂响教学研究的战鼓;春雨潇潇,为音乐学科活动生命成长增添底色。2016年4月20日上午,博小联校教研组的老师们相聚在怡康小学,开展本学期的第二次联校教学研究活动。市教研室方建新老师、天宁、钟楼、新北教研员也莅临参加活动。本次活动的研讨主题是:中低年级的歌唱教学研究。围绕此主题,博爱教育集团的余佳琦和曾亚昕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两节精彩的低年段音乐课。
活动从余佳琦老师执教的《芦笛》教研课开启,余老师用歌曲的主旋律和两声部作为教学主线,在节奏律动中用踏步和演奏大镲的形式节奏导入,初步给学生呈现一种两声部的结构,通过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乐句的不同,找寻节奏特点,层层推进。这节课余老师还大胆尝试让孩子们用简单的两声部演唱歌曲,第一声部在初始的节奏上加入了旋律,第二声部则以每小节的首音作为长音,两声部的层次丰富。学唱歌曲之前,余老师加入了歌词诵读,为歌曲教学作铺垫,最后两声部的合唱又用综合的形式出现,节奏训练,音高模唱,综合表演三个环节,逐层深入,完成歌曲教学。
第二节课由曾亚昕老师执教《哈里罗》,这是一首特立尼达民歌,以特立尼达音乐文化作为主线,通过听、看、唱、奏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本节课从节奏入手,让孩子们自己感受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应用,在诵读,唱词的过程中,曾老师的范读、范唱都很到位,用自己的情绪和歌声吸引学生,做到遍遍有要求,遍遍有提升。最后的歌曲加入伴奏的环节中,虽然一年级的孩子还小,但是曾老师依然初步让学生感受了二声部。整节课教学设计环环紧扣,流畅。
接着博小教研组的组长姜蕾老师向与会的领导和同行们阐述了联校教研的主题。她说:“在低年级教授的过程中我们着重研究的是学生的诵读一块,学生清晰的咬字吐字是唱好歌的重要起点,让孩子尽量做到字正,腔圆是我们的一个诵读目标。中年级是歌唱的转型时期,开始接触到简单的合唱歌曲,在合唱教学研究中我们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多声部合唱。在中年级的合唱教学中,我们还采用了一个声部是平的音,另一声部有旋律,可以一个小节或者两个小节的进行,这样的设计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我们还采用同头异尾方式进行,根据学生的情况由浅入深进行二声部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
在互动环节,来自钟楼、新北区的教师代表精彩点评,智慧碰撞,让所有参加活动的老师受益匪浅。在音乐教学尤其是低年级唱歌教学的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认真地听才能有较为准确的唱。听课老师提出了疑问:“在歌曲律动环节,踏步的节奏是否有待商榷?”“曾老师设计的叉腰抬手坐下,这一环节应该前置还是后置?”针对这一问题,联校的老师展开了讨论,余老师用八分音符设计踏步节奏,如果换成四份音符应该更好些。有争议才能有更好的进步,不同的思维碰撞出不同的智慧火花。
最后,市教研室方建新老师作了活动总结发言,首先方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执教的课,其次又针对本次研究的主题歌唱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说:“歌唱教学老师到底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每种唱法的咬字吐字,都有它特有的特点,歌曲教学到底是让学生唱会歌曲、唱好歌曲?还是要把它看做一个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音乐表现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如何在歌唱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和能力,首先是乐谱,方老师说:“乐谱是音乐,歌词是文学。”其次关注学生的最最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