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庄小学:实践铸就梦想技术改变课堂
10月20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研究项目——“互联网+时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范式研究活动在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数字化探究室火热进行。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蒋春燕老师、项目校负责人魏健校长以及区属相关小学综合实践课程骨干教师六十余人共同参与了研讨。
改变——让课堂实践彼此梦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一门体验性课程,“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对我们的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面对“体验”为主的课程,雕庄中心小学努力寻找互联网与课堂教学适切点,借助移动智能终端和“全景”“尚学”平台,探索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变革研究,让教师在“做中教”,让学生在“做中学”。
胡晔珺和居莉丹两位老师首尝螃蟹,分别执教了方案设计课《班级吉尼斯》与活动前期准备课《你好,微电影》。胡老师的《班级吉尼斯》活动从记忆圆周率比拼到班级吉尼斯项目的设计,再到成果的分享点评,处处让学生充满好奇充满竞争意识;居老师的《你好,微电影》则顺应儿童富有探索精神的天性,从欣赏微电影到总结微电影的特征,再到拍摄微电影的准备,居老师引领并促进学生一步一步去自主探索和发现。两位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把位置、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幸福学习,问题让学生提、活动让学生做、规律让学生找、收获让学生讲,让每一个孩子主动参与课堂,发现自己,展示荣耀,交流自豪,收获自信,让自己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交流——让研究向更深处漫溯
研讨活动由项目校负责人魏健校长主持,同时向出席会议的教师详细介绍了本次研讨活动的背景。雕庄中心小学教科室负责人张小亮老师则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简要介绍了本校的一些做法以及从课例到课堂教学范式的思考。居莉丹和胡晔珺两位授课教师从课程设计、前期准备和课堂反馈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与会老师围绕互联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适切点积极展开探讨,肯定了互联网平台对于数据的统计和学生信息的及时反馈与保存上无与伦比的积极作用,以及新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改变,并结合本次活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综合大家的观点,区教研员蒋春燕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表现进行了肯定的同时,对活动进行了高位引领。蒋老师认为,雕庄小学在综合实践课程常态化实施,既能传承传统又能大胆创新,既在新领域积极实践探索,又创造了样本价值。对于“互联网+时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范式研究,蒋老师强调三个“应”:第一,应理清互联网+时代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兼顾包容和融合的关系;第二,应从课例实施的困难点中提炼出规律性的框架,并由基本范式走向新范式;第三,应把握好生进师退的节奏。
通过本次研讨,与会教师进一步厘清了“互联网+时代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关系,对于后续的课堂教学范式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文:综合实践组 胡晔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