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教育要闻>>博爱教育集团:探教育戏剧之“情” 享高峰论坛之“趣” 
博爱教育集团:探教育戏剧之“情” 享高峰论坛之“趣” 
发布时间:2016-11-08   点击:   来源:博爱小学   发布者:巫惠群(博爱小学)










 

115号,我们满怀期待,走进了美丽的杭州天地实验小学,几个孩子的架子鼓表演一下就吸引住了我们,他们用热情洋溢的演奏,表达对来自世界各地观摩学习的专家学者的欢迎,使我们瞬间抛开了路途的疲惫,精神一振。

专家荟萃,谈教育戏剧之本

    在我们的期待中,论坛开始了,台湾多元艺术创作既教育发展协会的执行长朱曙明老师,用有趣的热身活动“早上好”??活络了会场气氛,又让我们这样的方式熟悉了周围的新伙伴。小技巧大作用,应了社长那句:寓教于乐,原本稍显严肃的会议一下子就活了起来。

     第一位为我们带来海峡对岸的教育戏剧咨询的是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戏剧系的张晓华教授。毕业于纽约大学教育戏剧系的他,致力于在台湾的学校推广教育戏剧,也正是有了张教授,教育戏剧早已成为台湾学校(幼儿园到高中)的校园课程,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学习和了解。他以台湾学制内的实施为案例,向我们明确了中小学戏剧课程的定位,他用自己探索过程中的实例告诉我们,虽然之前走过弯路和碰过壁,但只要坚持、努力和坚定的信念,真正好的课程是一定能够被推广开来的,现在的中国不正是如此么?教育戏剧也一定会在各位业内专家的推广下,进入各所学校,造福各个孩子,我们都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第二位分享的是有颜值又才华横溢的纽约大学戏剧治育师任万宁老师。任老师的分享让我了解到一个新的领域:戏剧疗愈。各种活动的体验让我们去感受“同理心”、了解戏剧疗愈为什么适合孩子以及戏剧疗愈的效果,最后任老师用一张PPT图让我直观的感受到戏剧疗愈的强大力量,对于老师、家长和孩子,戏剧疗育都能将大家链接在一起。?

戏剧之趣,在游戏中成就孩子

      王添强工作坊的主题是“成吉思汗与鹰——探索不同的教育戏剧手法与教育目标”。把戏剧引入教学活动中,如何充分发挥戏剧在幼儿成长中的价值,又避免重复排练带给幼儿苦闷及压力呢?除了观念上对于戏剧活动的定位要恰当,教师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把戏剧游戏与即兴扮演技巧整合起来的策略,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教育戏剧活动范式。王老师一开始就领着参会的老师做了一系列的游戏,如:身体部位写字、不一样的“剪刀石头布”、闻铃听令……现场的气氛很活跃,老师们都投入其中,相信如果我们能将游戏融入到戏剧教育教学中,一定会引起更多孩子的兴趣。王老师说在戏剧教学过程中,扮演不单纯是扮演,比如:老师入戏,他们需要深入角色讲故事,深入角色问问题,比如成吉思汗与鹰这篇课文,整篇课文有1000多个字,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却不会觉得枯燥无味。老师跟孩子一起扮演成吉思汗,扮演并不是概念上的演戏,而是有很多规矩的演戏。比如一定是按照课文脉络来演,不是杂乱无章;一句台词对应相应的动作、表情;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角色的不同设计个性化的语言。就像王老师说的:教师对孩子,只要记住一点,就能打开奇迹之门,那便是“懂孩子”!只有懂,才能真的把准脉,找到合适的方法与路径。

圆桌互动,解戏剧教育之惑

论坛第二天,王添强老师带来的演讲主题是“教育戏剧七个教学模式介绍与实例”。一开始王老师就提出了教育戏剧需要我们注意的关键:“它不是为了某一小部分有天赋的孩子服务,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戏剧的乐趣。?”它不是为了戏剧而生,而是为了戏剧在教育中的应用而存在。教育是为了培养快乐的人,而不是培养成功的人。王老师结合自身的工作与教学培训经验,提出了团队合作提炼的七种教学模式。在一连串的PPT展示中,王老师和我们介绍了教育戏剧的几种模式,如何进行学科的渗透,如何引导孩子去理解自己--改善自己--超越自己--肯定自己,而对于孩子最重要的是:即兴创编,我们不要强求时间的长短和内容的丰富程度,关键是孩子的想法和呈现的状态。

     演讲结束后,便是精彩的高潮——圆桌会议互动环节。六位专家老师和一众听课老师相互交流,讨论激烈。专家们主要围绕专业知识如何深入、戏剧元素如何渗透、戏剧教育评价方式进行解疑答惑。他们不仅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支持,更结合自己的亲身教学实践,进行细致耐心的解答。最后还不忘延伸教学,为老师们推荐了许多相关书籍和实际操作案例与方法。直到会议结束,大家仍是意犹未尽,休息时间围在专家们身边孜孜不倦地学习解惑。

     村长的总结发言也让大家沉浸其中,村长用他独特的魅力,联系今早的杭州马拉松,畅谈戏剧教育。他说“戏剧最重要的两个字,一是‘情’,二是‘趣’。”就像生活,虽然平淡、琐碎,但我们总能感受到其中的快乐。

戏剧之情,课程是孩子的舞台

116日下午,由明日教育机构戏剧教育导师,应用剧场与戏剧教育硕士陈雅莉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活泼有趣的示范课——《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在课堂开始之前,陈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热身游戏,在游戏中,学生根据陈老师的描述通过自己的想象用肢体动作进行表达,创造了一个愉悦轻松地教学环境。在新课教学过程中,陈老师创设情境,自己化身为救援队队长,学生作为救援专家,进入地震现场,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自编动作、语言等进行即兴表演。新课教学环节共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进入现场前的物资准备阶段,各位“救援专家”针对搜索、救助、急救医疗、其他物资需求问题进行讨论并写下来;接下来通过表演感受“救援专家”进入现场后连续工作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状态和感受;三是对小男孩进行救援阶段,四组“救援专家”分组定格表演到达灾区、进行搜索、发现目标、成功救援的场景。整堂课抓住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方面,通过戏剧和语文的融合,寓教于乐。这仅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和表演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每个孩子都展现了最棒的自己。

示范课程结束之后,陈雅莉老师和全体与会老师就《中国救援队真棒!》这节示范课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陈老师和现场老师针对这节示范课的环节设置进行了一些交流讨论。然后现场老师针对一些关于教育戏剧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其中一位老师提出传统课堂中的分角色表演和戏剧课程中的戏剧表演有何区别和联系,这一问题也是困扰很多老师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陈老师解释到传统语文课中的分角色表演往往是根据课文中已有的情节、语言、动作以及人物情绪进行模仿或表演,而戏剧最大的不同在于让学生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进行即兴表演,为人物创作语言、动作和情绪。

一个半小时的示范课,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听得津津有味,最后对于教育戏剧的探讨也让每一位老师受益匪浅!

两天的教育戏剧高峰论坛在陈老师的工作坊中结束了,我们四位参培老师都受益匪浅,跃跃欲试。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在这个充满了无限惊喜的世界里,希望有更多的老师能汲取到教育的力量,全心全意爱孩子,给孩子更广阔的天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