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综合实践>>计划通知>>2016年天宁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基本功比赛结果公示 
2016年天宁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基本功比赛结果公示 
发布时间:2016-12-12   点击: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发布者:蒋春燕(教师发展中心)

 

2016年天宁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基本功比赛结果公示

区属各小学:

为进一步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教学基本功扎实的师资队伍,区教师发展中心于201611月到12月,分两轮组织了天宁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基本功比赛。

第一轮比赛内容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二项专业技能和二项通用技能比赛,二项专业技能为理论考试、课例评析,两项通用技能为粉笔字书写、即兴演讲。所有考核内容均为现场告知或现场抽取,并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当场完成比赛内容。第二轮比赛为课堂教学,课题是《我们的出行方式》,可以选择“选题指导”“访谈指导”两种课型中的一种设计教学活动。按照省赛与市赛要求,选手当场抽签决定上课顺序,在3个半小时内用统一提供的电子素材包独立完成1课时(40分钟)的教学设计,并制作课件。上课形式为面对评委,模拟现场课的教学形式进行,模拟课教学时间为15分钟。

两轮共七个项目的比赛,充分展示了19位参赛选手积极应对比赛的智能。

一、主要亮点:

1.前方努力,后方给力。教师们在比赛方案公布伊始,就积极进行备战,各路收集资料,各种复习方式,很有针对性地解读纲要,熟悉课型范式,融通课程理念。在理论试卷上、在即兴演讲中,可以看出教师们对课程的理解在深入。学校对参赛教师也很关注,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对教师的课务安排有机调整,对教师的复习进行方向性的指引。

2.激发潜力,展示能力。赛后,评委老师们进行交流,说“有几个没想到”:教师们的参与热情这么高没想到;教师们的素质这么好没想到;教师们的综合能力这么强没想到。在前期的备战时刻,教师们把课余时间进行了科学统筹,见缝插针进行复习;在密集的项目比赛时刻,教师们淡定却充满激情地展示自己的实力,让评委老师看到了教师们的无穷潜质。

3.培训助力,各方借力。在比赛前,针对19位参赛教师均是兼职这一现状,教师发展中心精心组织了针对此次比赛的培训,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到基本功大赛重点项目的培训;从对比赛规程的解读,到参考书目推荐、参赛技巧等的提醒,都一一进行了指导。培训活动使参赛教师复习有目标,迎战有方向。进入第二轮课堂教学考核环节,教师发展中心组织进入第二轮的所有参赛教师到新北区春江小学观摩课堂实战,使教师感受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特点,比较学科间同中有异的“独特价值”。

二、主要问题:参赛教师们在理论考试、粉笔字书写、即兴演讲三个项目上整体水平较好,在课例评析、课堂教学上整体水平较弱,且个体差异很大。主要问题有:

1.只有“设计”,难以“操作”。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上的想法很好,但在课堂上无法落实。原因是他所有的设计都是空中楼阁。如有的教师让学生看视频,上传作业到全景平台等等,事实上,视频和全景平台根本没有,就纯粹是教师的想法而已。还有的教师设计了很多活动,在实际的讲课中,活动数量多,而且活动之间没有关联和递进,导致操作无法完成。

2.只有“整合”,没有“聚焦”。从课堂教学上看,教师们的“整合思维”很强大,教学时这个知识讲一点,那个知识讲一点,什么都讲,导致内容泛化,没有聚焦。从课例评析上看,针对这一节劳技课《小泥丸,大世界》,教师们普遍写的是“正确的废话”。通篇都可见“目标明确”“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师生关系融洽”等适合每一节课的评课内容,没有聚焦于一个点或一个面,结合当下课堂转型、课程改革的理念来深入的思考与评课。

3.只有“活动”,忽视“能力”。教学活动没有立足于培养学生能力来进行设计,导致活动多而不精,活动重复而没有递进,活动散乱而没有关联。教师们大都重视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即通过一个个活动,学生最终从知识层面的学习到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再到运用方法和技能来解决问题,这个从“教到学,从教会到学会,从会教到会学”的过程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改进建议:

1.找准支点,注重教师素养的提升。支点一,阅读书籍,熟悉课程。通过阅读《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明晰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课程内容涉及的领域、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线索。支点二,学习案例,模仿开发。通过模仿成功的案例进一步熟悉课程,通过改造可以提升活动能力,这个过程对于初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奠基的过程,量变达到质变,一旦时机成熟,教师就可以开发出属于自己的校本化活动案例。

2.突破难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必修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的是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近两年,我区教研训工作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抓手,重点围绕“选题指导”“方法指导”两种课型进行课堂教学研讨,希望通过一阶段的合力研究,突破难点,使“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成为不二的教学追求。这也将是后续调研会持续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3.回归原点,注重生命成长的过程。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是对教育教学的研究不会随着比赛戛然而止。比赛引发我们的追问与思考,这个意义比比赛更为重大。在过程中我们有做得成功的地方,可能也有需要我们改进的空间。我们在一次次活动后,需要回到原点,思考调整,重新整装待发。毕竟,人生故事不可复制;但是,成长智慧可以迁移。

 

依据比赛程序和规则,经过每轮评委公平公正认真负责评议,按照相应的权重计算选手各个轮次的得分,确定本次比赛的获奖名单。现公布如下:

一等奖:黄翠(华润)  李霞(北郊)

二等奖:虞新伟(青龙)  庄艳雯(延陵)  黄丽丹(焦溪)  张元园(博爱)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

2016-12-12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