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段研究性学习之选题指导
-----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周琴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以主题为线索开展活动,选题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但学校在落实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师生都遇到不少困难,特别是在发现问题,讲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选题”环节就遇到困难,以致课题无法研究下去。我们通过调研实践,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选题”环节存在的问题,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基本操作程序,结合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和学生指出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讲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是指导教师与学生所选择的课题更加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选题指导 策略
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课题的选择,确定,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发展方向和命运,甚至影响到整个课题的成败。新课标指出“本课程的教学设计重在为学生构建社会化、生活化、活动化、主体式、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综合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因此,选题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和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就会自主、有效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顺利开展活动。
一、选题指导时遇到的困难
1.问题设计类似,思维单一。在选题时,学生根据大课题提出小课题时,经常出现设计问题相似,思维单一,不能发散。学生制作出来的问题卡,有的问题提得太大,有的又不切实际,这与他们的个人生活阅历,知识面有关。
2.教师代替太多,角色错误。实践活动课程应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然而,介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前面提及的思考面窄,答不到点,疑惑中时间仓促等原因,致使老师不得不过多介入,取代学生思考,提出研究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准备,往往偏离学生生活,学生缺乏研究兴趣;本来是学生主体变为了教师主体,前期搜索很多资料。
3.小组合作困难,分工不明。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采集信息,设计问卷等。此时有的学生会专挑简单的事儿做,有的同学游离于活动外,对此漠不关心,剩下的同学面临着可能需要双肩挑。
4.问题把握不准,能力有限。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然而有时又心有余而力不足,对问题把握不到位,研究的深度不够。
二、选题指导策略
1.未雨绸缪,积累经验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课题要源于儿童兴趣。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将会变成枯燥乏味的事情而难以维持下去,更谈不上收到良好的效果。综合实践的选题也是这样,如果选择好了合适的课题,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空前的高涨,综合实践活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题的选择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有了兴趣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偏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积累某方面的知识,信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好基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在活动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模仿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所以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选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自然、社会、日常生活等背景下的现象与问题,搜集与分析相关材料,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再由小组或班级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研究主题。高年级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他们的各项水平和能力较之前相比有提高,而且乐于参与实践性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养成不断提问的习惯;建立一个自己的问题库,学会从一个主题出发,多角度,全方位的提出各种问题。
2.重心下移,适时引导
真正要实现学生主体,选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当今世界形势瞬息万变,信息高速发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也大大扩展,耳闻目睹,感受多多,让学生把社会见闻、一些热点问题与新闻时事、或是自己亲历的一些事情介绍出来,引导大家的争鸣和碰撞,激发学生兴趣,从中撷取大家关注的问题作为行动的主题,引发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问题,使主题生成有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重视“问题课题化”的生成过程。从问题到课题的过程就是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此一过程需要为小学生提供充分思考机会。部分教师对此关注不够,在从问题到课题的转化过程中显得非常仓促。无论在时间上还是思考深度上,小学生大多没有真正地获得体验和领悟。教师指导过程的简单草率容易使学生产生更多的依赖,甚至间接造成探究兴趣的减弱、消失。因此,教师在指导选题时不仅表现为善于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力求解决问题,还表现为如何帮助小学生对问题进行理智分析,进而促使学生选择适于研究、合理可行的课题。在这过程,教师既不垄断命令,而是通过民主的讨论方式,让小学生看到自己提出的问题与课题的差距,而不是“教”小学生选课题,用教师的思考代替了小学生的思考。要求学生在选题时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要从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自身积累的经验、兴趣爱好,时间和精力及与其他人的配合等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课题。
3.时时充电,不断进取
所选的课题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基础,要符合人类认识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如果所选的课题在方向上发生差错,那么,不论你有多大的聪明才智,仍会遭到失败。课题如何有新意?关注三种现象:新奇的,重复的,密集的;创新性。包括理论、观点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应用上的创新,在低层次上重复别人已经进行过的研究,就会缺乏新意,研究的价值也就不高。平时要注意学习理论知识,关注生活现象,提出一个别人还没有研究过的课题,用于别人的研究方法,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首次应用到实际中去。将已经在某一领域得到应用的理论,观点,方法,手段,应用到新的领域中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