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味水墨,探寻美学意味
——记天宁区美术教师“水墨画”系列培训活动
春风十里,草长莺飞,携笔会友,甚是惬意。3月9日,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水墨画”系列培训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天宁区美术教研员蒋春燕老师主持,特邀常州市美术教研员车言宁老师担任此次活动的主讲人。车老师带领天宁美术教师一起领略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活动现场老师们探讨热烈,氛围浓厚。
难忘经历,回味水墨之意趣
车老师关注美术教育,注重教师发展,此次,他向大家讲述了他在中国美院学习的难忘经历,从三个方面表达了对中国画的理解:第一,向传统致敬,向经典学习,对经典作品要反复研磨,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注重扎实的功力;第二,体味平凡,小中见大,以“画草”为例,感受一笔一划蕴含的深刻美学意味;第三,注重形式美的法则,在潜移默化中将其融会贯通,以点带面,延伸到其他项目。车老师对中国画独到的见解与感悟,充分表现了他对于中国画的热爱,同时,也让在座的老师感受到其中的奥妙与魅力。
高位引领,体会水墨之意境
随后,车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国美名师现场示范的视频,珍贵的课徒稿中,向我们介绍了小草、松针、柳叶的多种表现方式。看似平凡的小草,那是富有力量的柔美线条,那是云卷云舒般的自由随意,那是运筹帷幄的气定神闲;细腻坚硬的网形松针,繁密有序的扇形松针,颇有趣味的马尾松针,它们或许来自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或许来自石涛的《松下高士图》,又或者来自王翚的《松溪茅屋图》;而姿态各异的柳枝,又有“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
讲练结合,探寻水墨之魅力
理论结合实践才能有长足的进步。在激情洋溢的讲解后,老师们纷纷拿起毛笔开始练习。学习和交流中遇到困惑时,车老师悉心指导,细致讲解,针对问题一一示范,一笔一划的学习,水与墨的交融,让国画的意蕴更加深刻。有心的老师们带来了平时的习作,向车老师虚心地请教,与同行们热烈地切磋、交流。定期的指导和教师们不断的反思与追问,也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我区的水墨画专题培训活动已经开展了多次,每一次专家的高位引领,每一次智慧的分享,让老师们在活动中相互切磋、学习交流,不断提升着审美素养和专业技能。这个团队的学习氛围和凝聚力也让每个老师感受到是一种幸福。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坚持梦想,初心不改,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一起前行!
(图、文:施筱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