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综合实践>>新闻速递>>新闻报道: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数字公民素养 
新闻报道: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数字公民素养 
发布时间:2017-10-25   点击: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发布者:蒋春燕(教师发展中心)






 

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数字公民素养

常州市北环路小学  李燕萍

校园里,几名学生手拿平板专注地拍摄消防标志;电脑房里,同学们正在制作ppt,学习视频剪切;社区广场上,小伙伴们自编自演自拍的DV节目《预防火灾》,吸引了居民们的眼球……这是北环路小学五年级同学开展“消防安全在我心中”研究性学习的几个场景。

北环路小学坚持依托信息技术改革学校教育教学,基于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培养学生“会学习、善合作、有责任”具有北小特质的数字公民。

本学期,学校以课堂为根基,活动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为抓手,在活动中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将课堂、家庭和社会相结合,激发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善于思考,表达,动手,合作,分享,勇于担当,着力提升学生会学习、善合作、有责任的公民素养。

五年级学生发现低年级小朋友随意点燃打火机玩耍,联想到网上看到的触目惊心的火灾案例,花季童年,怎能由于一时的疏忽,而付出生命的代价于是,同学们带着责任,怀着营造“平安校园”的决心,开展了 “消防安全在我心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活动初期,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网络及校园学习平台搜集资料:历年火灾案例?如何预防火灾?火场逃生方法等等,孩子们在平板上下载wps软件,进行文字的筛选和整理。可是,如何使ppt做得更精美?如何剪切视频呢?面对拦路虎,孩子们没有退缩,而是到网上自主学习,向家长请教,主动与信息技术老师沟通交流,再通过组员间的探讨,尝试,一步步完成研究任务。组长李昀说:“搜集资料活动,使我们组员间更加团结,大家也更会学习,遇到问题不退缩,多思考、多合作,请教他人,就能战胜困难!”

此活动过程,老师完全将课题的选择权、活动的自主权、问题的解决权还给了学生,而老师始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参与其中,放手但不撒手,调控但不把控,细致观察、适时点拨,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指导老师李燕萍说,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了提问,学会了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品尝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带来的乐趣。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在自主发展中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实现了互动互促,这必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活动方式,不仅要培养学生有合作意识,扮演好团队合作中的角色,还要培养学生关注团队合作情况,遇到问题能够主动组建团队,依靠团队力量去解决问题。

活动中期,有学生提出可以去附近的消防大队进一步调查。于是,孩子们根据双休日时间安排及学生家庭住址情况,重新组建了小队。他们积极准备,网络将每个学生的个体紧密相连成一张巨大的合作网。大家在网上交流想法,切磋技艺,设计采访问题,进行合理分工。小组成员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和支持,建立起了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大家各展所长,实现性格互补,使每个同学都得到了发展。王晔爸爸说,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自我意识较强,组织开展这样的活动,能让孩子走出校园,走上社会,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家长都非常支持。女儿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大胆了,性格也开朗了,他打心眼里高兴。

接着,组员们还合作设计了调查问卷,到校园进行实地考察,共同探究逃生路线……一系列的合作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知识,更赋予了平时经常处于“旁观者”地位的学生,以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随着研究的深入,合作程度的提高,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活动后期,孩子们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开展了一系列“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将“防灾减灾”行动落到实处。他们邀请消防员来校作讲座;发放倡议书;到低年级教室进行防火知识宣传;向社区小朋友发放“红色警报卡”。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学生设计的六条既科学又实用的“校园逃生路线”,既是他们合作成果的体现,又是他们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最好诠释。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了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为造就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小公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此研究活动也在“常州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中喜获一等奖。

校长王自欣表示,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学校每个年级都在开展,也欣喜地看到同学们的综合素养在提升。让学生成为会学习、善合作、有责任的数字公民,是学校的培养目标,数字公民教育将极大可能地解放学生的学习方式,开拓学习路径,以多形式的学习过程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使数字原住民向数字公民转化,以新的方式思考、互动、学习和交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