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明确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提升天宁区数学课堂教学品质, 2017年11月15日下午,“区学科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的常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博爱教育集团龙锦报告厅隆重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有区教师发展中心邓炜老师和各兄弟学校数学教师。
课堂展示精彩纷呈
“大拇指送给你!”局小的刘佳老师用一个个鼓励的大拇指将一年级的孩子们带入数学课堂《认识11-20各数》。课堂中刘老师带着孩子们先和“老朋友”10个一打了一个招呼,又带着大家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认识了“新朋友”1个10,总结出10个一就是1个十,1个十里面有10个一。接着,孩子们用一捆小棒和几根小棒摆出一个个“十几”,在怎样摆和为什么这样摆的思辨中,感受数的意义,发现了十几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数。在刘老师的带动下,孩子们跟着精美的课件走进生活,一双双“亮眼睛”找一找,数一数,发现了许许多多的数宝宝,两个两个数,数出了12个哈密瓜;五个五个数,数出了20个香蕉,十个草莓圈起来,14个草莓用图示一下子就看得清晰明了。一年级的孩子虽然才上了两个多月的课,但她们大胆发言,精彩的表现给听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志琴是龙锦校区的一位优秀青年教师。她展示的是三上的《认识分数》这节课。李老师通过创设到公园野餐分蛋糕的情景,带着孩子们初步认识了一个“奇怪”的数——二分之一,学生产生了学习分数的兴趣和动机,孩子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对二分之一的理解。接着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在各种形状、大小的纸片上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二分之一,并由二分之一带出其他几分之一,如四分之一、八分之一……随着不同折法、不同形状、不同大小资源的对比呈现,逐步丰富对分数意义的感知,学生对分数有了更进一步深刻的理解。哦,原来,将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随着课件的演示:将同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两份、四份、八份、十六……孩子又火眼金睛发现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诀窍。纵观整堂课,教师重点突破,集中力量教学二分之一的意义,由二分之一衍生出其他几分之一,学生根据二分之一的意义理解其他几分之一的意义,有利于优化认知结构,有效的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精彩的课堂在孩子们自主创造与大胆发现中落下了帷幕。
主题讲座深入人心
展示课后,区教师发展中心邓炜老师,给在座的所有数学老师带来了《好课背后——谈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的教学落实及区域课堂主要问题》的专题讲座。交流过程中邓老师首先聚焦名词的含义,深入浅出的指出这个名词就是要培养孩子受用一生的数学眼光、思维、语言的数学思维品质。邓老师的讲座不仅在高位引领,更结地气,结合展示课,就课堂教学操作层面进行了专业的指导。
一、站在孩子认知的断层组织教学
通过剖析杭君老师省赛一等奖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课例,邓老师总结了该课的四个环节:基于算理,理解竖式;基于算理,迁移算法;基于算法,蕴伏法则;启发思考,质疑延伸。她指出:教师在教授新知的时候,应当减少给孩子新知的灌输,改为根据学情和课堂反馈组织教学内容,站在孩子的认知断层教学,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智慧创设情境与学生的知识盲点碰撞摩擦出火花。
二、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阅“课”无数的邓老师在区数学常规课堂中发现了共性问题:教师在让学生尝试交流的时候,通常会这样问:“做好了吗?怎么做?谁还有不同的做法?”点对点的交流,一个孩子或者几个孩子和老师对话,缺少全班的互动。以第一节课为例,邓老师建议同时呈现多种小棒摆的资源,然后把话语权交给孩子:“这几位同学的答案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这样不光培养了孩子对于数据分析和抽象提炼的数学核心素养,也能调动全班同学形成交流,达成“共识”,结论的推出和结果的得到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从好学生的独角戏,变成全班同学的智慧结晶,更加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钻研教材细且深,目标定位准且稳
结合几个教材实例,邓老师也提出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将教材理解透彻,钻研进入教材内部,分析教材出示例题的原因和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教师的思维深入,课堂的内容才能“厚”,才能“深”。准确把握目标要求,不过分提高,也不随意降低,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
在练习设计时,也要兼顾知识本质的刨根问底,让孩子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掌握才能更加扎实,才能形成好的数学眼光和思维,而不是只做浮在知识表面的技能训练,如灵活计算等。
同时,一堂精彩的课堂,除了在教学设计上要贴合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之外,更离不开教师的课堂组织。师生关系更亲近,更和谐,课堂节奏刚柔并济,课堂组织从有痕到无痕,无招胜有招,小到眼神、语气,大到姿态、举止,都对教师有很细腻的要求。
本次活动,给年轻教师搭建了展示的舞台,充分展现了天宁区教师的风采,同时也感谢邓老师为大家细致分析如何成就好课,在课堂中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切实落实,如何提升天宁区数学课堂教学品质。愿在广大数学教师的不懈努力之下,天宁区的数学教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