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幼:食欲课程之豆子变形记
发布时间:2018-03-23
点击:
来源:娑罗巷幼儿园
发布者:周宇萍(娑罗巷幼儿园)
食育:基于自然物候和特定习俗风物的传承和教育。这些传承和教育是以一道道菜、一个个习惯、行为、礼仪的形式,铭刻在我们一日三餐的生活中,所以食育就是平常生活场景中不断重复出现的生活教育和素质教育。
“食育”一词,最早于1896年由日本著名的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养生法》中提出。简单说,“食育”即关于食物的教育,关于吃的教育。食育是教育之本,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基础。
本周娑幼的食育课堂“豆子变形记”,不仅带幼儿认识了豆子的种类(红豆、绿豆、黄豆、大红豆、芸豆等),还让幼儿知道了豆子小时候就是毛豆,慢慢老了,就变成了黄豆。黄豆可以做豆腐,豆腐在煮的过程当中,可挑豆腐衣,豆腐还可以做豆干、毛豆腐、臭豆腐、油豆腐、豆腐脑等许许多多的豆制品,最后大家还一起品尝了豆制品中的“豆腐干“和老师自制的“凉拌豆腐皮(千张)”。
豆类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我国传统饮食讲究“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意为五谷是营养的,但没有豆子就失去平衡。常食豆制品,就能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几率,用豆类食品代替一定量的肉类动物食品,是保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造成的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双重负担的最好方法。
食育是教育之本,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基础;食育加强人们对食物营养、食品安全的认认识;通过对食文化的传承、与环境的调和,使人们对食物产生感恩之心;以食为媒,培养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最终达到人们终生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人性这一目标。
(撰写人:王珊珊 审核人:周宇萍)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