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幼教研究>>焦溪幼:乡土课程之雨后的春笋 
焦溪幼:乡土课程之雨后的春笋 
发布时间:2018-04-23   点击:   来源:焦溪幼儿园   发布者:焦溪幼儿园办公室(焦溪幼儿园)












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都复苏了,校园里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在小上坡的竹林里,孩子们惊奇发现刚刚透出笋芽和竹笋的根部,纷纷问我:“老师老师,这是什么呀?” “它怎么长的尖尖的?”……《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面对孩子们的问题,我并没有一一回答,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答案。于是我们开展乡土特色活动。

(一)找一找

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查家湾的舜山竹林进行探索,孩子们一进竹林就特别兴奋, “ 哇~,好多笋啊,怎么长得和幼儿园里的不一样呢?”李晨迫不及待的就用手去触碰毛笋:“让我来摸一摸,怎么是毛毛的?”原来这是笋宝宝穿的有棕色刺毛外衣叫笋箨。

(二)挖一挖

听爷爷说毛笋的笋肉可以吃,味道很鲜美。孩子们就拿着小铲子挖起来,但是泥土太硬,还是爷爷用铁锹来帮忙吧,“我们挖到笋宝宝啦。”春笋长在竹园里,它的妈妈是竹子,他长大以后也会变成竹子。

     (三)剥一剥

孩子亲手剥一剥毛笋,进一步了解春笋的特征,一层一层拨开笋箨,白白的 “皮肤”露了出来,孩子们都露出了新奇的表情。有的说它像“宝塔”,有的说它像“火箭”,有的说它像尖尖的“高楼大厦”, 姜俊贤还发现虫宝宝也喜欢吃笋。

(四)动一动

让孩子们通过画一画竹子和折一折春笋,进一步了解竹笋和竹子的关系。长大后的笋就成了竹子,矗立在竹林中。多余的竹子人们用它们围篱笆、造房子……

让孩子们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把“乡土”浸润到每一个孩子心中。

(撰稿、摄影:顾文娟、樊芝叶  编辑:刘芸  审核:李晓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