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教育要闻>>博爱教育集团:聚焦主题课程 点燃前瞻智慧——记博爱开展省前瞻性项目主题课程深化研讨活动 
博爱教育集团:聚焦主题课程 点燃前瞻智慧——记博爱开展省前瞻性项目主题课程深化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8-09-19   点击:   来源:博爱小学   发布者:巫惠群(博爱小学)












随着博爱教育集团省前瞻性项目《学习社区:小学课程整合的实践建构》的实施,老师们在“学习社区”理念的浸润中,努力将教科书的素材、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各种社会资源有机整合起来,结合学校实际状况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加工和建构以及创造性实施。

为了帮助老师们厘清原有主题课程中多学科、跨学科和超学科课程整合的概念,点燃课程改革的新智慧,我们荣幸地邀请到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陆志平,常州市教育服务中心主任戴晓娥和天宁区教育文体局副局长陶建平、教育科科长周莉来到博爱,和怡康、博爱、龙锦三校区各年级的课程研发骨干老师们一起开展了主题课程深化研讨活动。

活动开场,丁小副桐校长对前瞻性项目的实施现状给大家做一个概括性的解释,让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本学期更好地紧紧围绕“学习社区”,通过人员的、环境的组织方式变革,寻找课程整合独特道路的改革目标。

接下来,各个级部的代表老师们就本学期将要开展的主题课程实施方案进行了交流。

怡康校区一年级结合学发部“七彩开学”迎新活动,设计了《活力小鲜橙,快乐博爱娃》课程,把活力小鲜橙和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巧妙勾连起来,通过课程中多种活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结识有趣的朋友,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个课程的构想与实施也寄托着全体一年级老师们对新生的美好祝福。

龙锦校区二年级打算以《小葫芦,大乾坤》带领孩子过一个快乐的葫芦节,用“我与葫芦共成长”、“我与葫芦深相识”、“我与葫芦树品质”、“我与葫芦播种爱”等系列活动以葫芦文化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参与实践与探究绚丽灿烂民间艺术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博爱校区三年级《发现对称美》则由信息技术老师带领孩子找寻“对称美”;美术老师针对孩子们在信息技术课上找寻打印下的“对称美”图案,从艺术的角度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鉴赏,同时品鉴中外建筑中的对称美和大师们的创意;在此基础上数学老师再引导孩子们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点以及提出的各种问题,清晰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龙锦校区四年级通过《绘声绘影》这一主题课程,将学生不大熟悉的皮影艺术和他们喜闻乐见的卡通这一艺术形式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引领下一代感知和了解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文化。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提起水的好处,孩子们如数家珍,但对于家乡运河的历史文化、水对气温的影响、污水的处理再生等问题,孩子们知之甚少。博爱校区五年级《走进水的世界》让孩子们围绕大主题进行课程学习,把学习过程中搜集的有效资料统整成关于水世界的调查报告,让孩子们与水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在跨学科的课程学习中学有所得。

龙锦校区六年级的《一起去探险》目标清晰地直指核心问题,暨在城市生活中,如何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完成生活中的实际挑战,完成校园定向越野活动中的各个项目,令在场老师们耳目一新,也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听完交流,陆志平处长和戴晓娥主任亲切地和发言老师们围坐在一起进行互动交流,老师们纷纷就年级团队在设计方案时碰到的一系列困惑、难题向两位专家请教。陆处长和戴主任既高度肯定了博爱老师们敢为人先,积极思考探索课程整合之路的精神,又结合老师们案例中表述不够精准的内容加以修改提炼,明确指出设计课程方案时要重视“情境与任务”的构想,多追问自己几个为什么,通过跨学科课程真正帮助学生解决诸如“勇气”、“协作”、“同理心”等单一学科课程中无法解决的核心问题,让所有在场聆听的老师们犹如醍醐灌顶,受益良多。

天宁区教育文体局副局长陶建平在最后的总结中鼓励全体博爱教师,依托“学校社区”的建设,用课程联系生活,真正体现整合课程的实施价值。

开学虽然才短短两周的时间,老师们讨论撰写的方案也可能还比较稚嫩,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从老师们认真的表情,精心制作的PPT上,大家感受到的是博爱老师们在课程整合之路上满满的诚意和热情,让我们携手相伴,一路同行,激活课程意识,提升开发能力,形成一种和谐共生的正相关,通过学科间互相助力,使学生学习效能最大化,焕发勃勃生机。(审核:姜涛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