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教育要闻>>天宁区举行第三批教师发展工作室终结性评估(集中展评)活动 
天宁区举行第三批教师发展工作室终结性评估(集中展评)活动 
发布时间:2018-10-18   点击:   来源:办公室   发布者:杜明(天宁教育文体局)






























 

1015日,天宁区第三批教师发展工作室终结性评估(集中展评)活动在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举行。共有十个区教师发展工作室参加了这次终结性评估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专家有:常州市教育局人事处王建强副处长、常州市教师发展中心李岩主任、常州市教科院潘小福副院长、天宁区教育文体局陶建平副局长、天宁区教育文体局人事科汤娟娟科长、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张林主任等等。活动由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金东旭副主任主持。

金东旭副主任在开场白中指出:“本次参加终结性考核的对象是20159月成立的天宁区第三批教师发展工作室。三年来,这十个工作室以推进教学改革为主题,以深化项目研究为载体,有效地促进了优秀教师的群体发展。”金主任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要程序。

汇报:丰富充实

十位教师发展工作室领衔人依次上台,介绍本工作室的目标达成情况、工作室活动开展情况、工作室取得的成果情况,等等。

领衔人俞颉老师发言的题目是《科学之魅》。“有准确的定位与目标,才能脚踏实地进步”、“有先进的理念引领,强大的理论支撑,才能系统提高”、“有各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才能更好教学”等内容,令人耳目一新。

领衔人郦少春老师是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他作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发言。在队课教研的创新方式上,他形成了“动静结合”、“赛训结合”、“研写融合”、“多层联合”、“二度组合”的风格,独辟新径。

领衔人李娟老师作了《相期俱努力》的汇报。“问道名师,借力发展”、“探究课题,合力推进”、“成果显著,给力成长”,李娟老师带着她的团队,一直在努力。

领衔人施亚芳老师连续领衔三轮工作室,每次都有鲜明的研究主题。她作了《让工作室研究更“接地气”》的汇报。“合理定位:设计到成长的阶梯”、“夯实研究:宽度与厚度的积淀”、“做实目标:执着于踏实地行走”、“初现成果:激情与智慧的融合”,施老师的工作室,深接地气,步步为营。

领衔人钱亢老师作了《摆渡,从此岸到彼岸》的汇报。主要内容有:“摆渡,从已知到未知的求真探索”;“摆渡,从播种到收获的美丽旅程”;“摆渡,从平凡到优秀的拔节生长”。他就是一个摆渡人,用他的敬业、智慧和热情,将一个又一个青年教师由此岸渡到彼岸。

领衔人高洁老师作了《怀揣梦想,向阳生长》的汇报。围绕《小学高年级拓展阅读的设计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工作室“带好一支队伍”、“提升一个层次”、“形成一批成果”。

领衔人邱俊老师作了《在路上》的汇报。邱俊老师带领她的团队,在思考中明确方向,在书籍中汲取力量,在教学中走向改革,在实践中快乐成长。“关注语用,打造诗意课堂”,工作室对阅读教学的追求,孜孜不倦。

领衔人陈青老师作了《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引领区域幼儿音乐教育改革》的汇报。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好书共享智慧漂流、组建项目小组、分析发展瓶颈,工作室内联外援提升素质,资源共享互助成长。

领衔人张晓东老师作了《拥抱数字化学习,引领教育新未来》的汇报。他重点介绍了以下内容:“方向:高举数字化的旗帜”、“活动:丰富成长的样态”、“成长:实现共赢的关键”、“成果:呈现研究的累积”。他的团队,在数字化学习的路上,书写辉煌。

领衔人马美南老师作了《回溯,反思:让追梦的足迹再次起航》的汇报。马老师带领她的团队,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滋养中厚底蕴,在分散与集中的双层推进中找突破,在个体与群体的双向联动中明价值,在成事与成人的双赢成果中显特色,在回溯与反思的双向互动中清方向。梦想起航,追梦不止。

十位工作室领衔人的汇报,理念前瞻,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启人深思。

答辩:侃侃而谈

每位领衔人汇报结束后,由一位专家针对领衔人汇报,当场向两名工作室成员提问。由于工作室活动扎实,每位成员充满自信。因此,每一场答辩,工作室成员都显得那么淡定从容,处变不惊。

如,针对领衔人钱亢老师的汇报,专家对工作室成员提问:“钱老师提出,在从平凡到优秀的拔节成长中,教师会有‘四个姿态’、‘三种能力’。请问你们目前处于一种怎么样的姿态?有哪些能力是你们的优势?”一位工作室成员回答道:“来到工作室,结识了钱亢老师。钱老师无论是对工作、对学生,还是对成员,都保持一颗永不倦怠的初心。在他的感染下,我寻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保持着一种起跑者和领跑者的姿态,一步一步地向着梦想进发。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锤炼自己,教学能力是自己的优势。”他的回答,让我们看到,一位优秀的工作室领衔人,对工作室成员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评点:热情洋溢

常州市教科院潘小福副院长对本次活动作了精彩的点评。

潘院长指出:“常州市也将对名师工作室进行考核。本次天宁区开展教师发展工作室终期性评估活动,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在谈到感受时,潘院长着重谈了六点:有明确的主题;有灵活的机制;有项目推进机制;有专业的思维;有良好的氛围;有一群可爱的人。

如何继续推进教师发展工作室工作?潘院长希望大家处理好四种关系:成事与成人的关系;大树与小草的关系;外在与内在的关系;专业素养提升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总结:意味深长

最后,天宁区教育文体局陶建平副局长对本次活动进行精要的总结。

陶局长指出:“我们为每位工作室领衔人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而感动。每个工作室,都围绕一个主题,针对问题,勇于实践,寻求突破。十个工作室,都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效”。陶局长对教师的发展寄予厚望:“让老师发展起来,更好地服务于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成就天宁教育的美好。”

谁赢得今天的教师,谁就赢得明天的课程;谁拥有优秀的教师,谁就拥有优质的教育。教师是课程改革决胜的“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因素。“相期俱努力,向阳花更红”。我们坚信:本次评估,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天宁区的名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将继续携手并肩,书写教师发展新诗篇。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供稿  撰稿:吴伟星  摄影:陈慧霖  审核:张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