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小学部)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我校将在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精神的指导下,基于我校实际,围绕学校“文化引领,深度融通,特色提升,质量跨越”的指导思想,继续以“聚焦课堂转型,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品质”为工作主线,以强化学习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增强学生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努力提升数学教师的课程理解力与课程实施力,促进全校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 重点工作
(一)基于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多元锤炼平台。
继续借力名师工作室、常州市乡村教师骨干教师培育站、集团教学研讨等平台,帮助年青教师磨课,锤炼教学技艺,提升教学能力。
依托青蓝工程,组织活动,制定本学期师徒结对活动计划,平常关注结对情况,期末进行总结。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推动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及相关计划,有序扎实推进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指导年青教师学习研究方法,提升研究能力。
(二)强化备课组建设,提升课程实施力。
备课组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单位。培养青年教师和提升教研活动品质,皆有赖于备课组, 要重视发挥组内骨干教师的作用,使学习、研讨形成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继续以传、帮、带的形式促进组内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以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期初召开新学期工作计划交流会,重点围绕区域性学科关键问题展开讨论,明确一学期工作要点;期中组织一次小结展望研讨,回顾半学期工作计划落实情况,并就下半学期工作进行合理安排;期末组织交流总结会,就一学期开展工作、取得成绩进行回顾交流,对新学期工作做部署。
督促各备课组继续规范严格组织好各项活动,尤其要继续加强主题式教研活动和备课研讨。每周一集体备课,要充分利用起来,既要重视学习相关理论,还要共同备好一节课,既为学校周围二常规听课做好准备,同时也准备好区教师发展中心的调研。每次活动,不仅要保留好过程性资料,更要及时撰写活动新闻,上传到学科网站、学校网站和区教育信息网,让每一次活动都成为提升教研品质的奠基石。
(三)夯实常规明确要求,规范教学行为。
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最基本的要求。为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认真执行教学常规是关键。
期初召开全体教师教研工作会议,对上学期期末常规检查的情况逐一细致反馈,包括检查方式以及检查结果,肯定优良传统,提出改进建议,再次明确各项常规要求。
落实每月一查,继续采用全员参与的方式,交换查阅。在全体教师互查的基础上,课程中心组织检查小组,对某一年级开展集中查阅。
(四)加强融合,探索两部融合策略。
加强两部融合,本学期将继续进行六年级和七年级数学联合教研活动,探索中小衔接、融合的有效途径。
继续强化三至六年级黄天荡新市民小学并入学生教学质量的提升,关注任教教师的常规培训、关注并入学生的学习常规、关注并入班级的平均成绩等等,促使新市民学校并入学生各方面发展素养有效提升。
四、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学期工作计划。
2.参加常州市一至六年级新教材培训。
3.参加区18学年第一学期各项学业质量调研反馈会暨省学业质量调研培训会。
4.各年级数学始业课。
5.校本数学教研活动(三年级)。
三月份
1.参加市优质课比赛区参赛教师选拔活动。
2.18年市学业质量检测准备活动。
3.常州市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成果展示活动。
4.常规检查。
5.师徒结对活动暨青年教师读书分享会。
6.校本数学教研活动(二年级)。
四月份
1.参加市小学数学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
2.参加区基于证据的课堂教学改进研究1: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若干‘小专题’的教学研究暨数学素养及关键能力的常态教学落实研讨活动。
3.参加市同题异构活动。
4.常规检查。
5.阶段检测。
6.校本数学教研活动(一、五年级)。
五月份
1.区学业质量检测(四月底或五月初)。
2.基于证据的课堂教学改进研究2:复习教学中数学素养及关键能力的常态教学落实研讨活动。
3.参加市学业质量检测。
4.与初中部开展中小衔接教研活动(六年级)。
5.常规检查。
6.校本数学教研活动(四年级)。
六月份
1.期末常规检查。
2.期末质量检测。
3.评选优秀备课组、常规先进个人。
4.课题组总结会议。
七月份
1.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资料整理归档。
2019.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