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孔乙己》教学设计(执教:李爱红)
《孔乙己》教学设计(执教:李爱红)
发布时间:2019-03-05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吴伟星

                                             《孔乙己》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市北实验初中 李爱红

课题

《孔乙己》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数

1

教学目标

1、把握孔乙己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

2、结合文中“笑”的细节,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师端

学生端

导入:鲁迅先生曾说,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中,他自己最喜欢的就是《孔乙己》。孔乙己叫什么名字?

引导学生读文中相关语句:“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小人物呢?又为何对这篇小说如此钟爱呢?

一、你能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一说你对孔乙己的印象吗?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板书并小结。

(善良、诚实、自命清高、好吃懒做、悲苦……)

二、文中哪些地方写到“笑”?

1、请把相关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每一处“笑”分别有什么内涵?

467811小节,嘲笑孔乙己因偷窃被打、没考上秀才、迂腐、偷东西被打折了腿。

笑声”贯穿全篇,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强烈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批判了缺乏关爱之心的民众的麻木。

教师小结: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3、如何理解:“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长时间未见,没有确切消息。用“大约”表示猜测。

的确”:最后一次离开境况悲惨,在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必死无疑。

这样结尾,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

*明确“以乐写悲”的手法。

《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课堂总结:有人说,小说是最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因为有了《孔乙己》,我们得以走近和认识了那个冷酷、无情的社会,而小说最后那个“坐着用手慢慢走去的背影”,也值得留给当代社会去思考——我们该如何去做人。

三、作业:如果故事的最后,孔乙己有幸被人发现,给他安葬立碑。你打算为孔乙己写一篇怎样的墓志铭?

墓志铭用于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于坟前。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表示悼念和安慰。撰写墓志铭,还要注意墓志铭因受墓碑空间的限制,篇幅不能冗长。

 

 

 

学生思考,回忆文中相关内容

 

 

齐读PPT上文字

 

 

 

 

 

 

学生思考后回答,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书上阅读、圈划、批注

并作班级交流。

 

朗读品味相关语句

 

 

 

 

 

 

 

思考、回答对句子的理解

并朗读体会

 

根据课堂所学思考

课后完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