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动起来,更精彩》 ——作文指导课 | 授课时间 | 2018.12.19 | ||
教 学 目 标 | 1、通过课文、经典语段感悟动作描写的三个妙招 2、掌握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事情的经过。 3、在写出事情经过的基础上,用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 | 教 学 仪 器 | |||
重点 | 同上 | ||||
难点 | 同上 | ||||
教 学 过 程 与 设 计 | 设计目的 | ||||
一、导入
二、感悟技法 师:我们不妨先来欣赏一段精彩的视频片段。(PPT展示视频)
(生说)…表现了武松勇敢无畏或者机智勇敢的形象 PPT展示:妙招一:精选动词写准确。 这一招在我们的课文《秋天的怀念》中有很好的体现。我们来体会一下。 师:大家做下不同字体的动作,感悟下表达效果。(学生捶腿、喊) 师:从具体作品来看,这里的动词“准确”,包括几层含义: 1、是体现人物特点,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 2、是符合生活实际。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 师:实践证明,准确而恰当的动词能让我们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 3、还要注意使用动词尽量不要单一。同一动作,在不同情形下,可以使用不同的词。 (还是以“跑步”为例:【晨练】的时候可以用“小跑、慢跑”,【高兴】的时候可以启动“飞奔、连蹦带跳”,【着急】的时候则可以用上“慌不择路、拔腿就跑、横冲直撞等等。
第二块:(复杂的一组动作) 师过度:这个简单动作选词还是比较容易的,那么复杂的一组动作连贯的呈现又该怎么表述呢?我们向鲁迅先生学妙招。 请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的内容: 生:这个片断中的一连串动作可以分解为三大步: 第一步是扫出空地,用到的动词有扫、露; 第二步是做捕鸟前的准备工作,用到的动词有支、撒、系; 第三步是捕鸟,用到的动词有牵、看、拉、罩。 这些动词表现了儿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生: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师:鲁迅先生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再现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少年形象。那么从鲁迅先生笔下,你能总结出把动作过程写具体的方法吗? 师:对,这就是“分解动写作”这种方法往往让文章更加具体可感,让读者身临其境。这是老师今天给你们支的第二招。 (师板书:分解细化写具体) 小试牛刀: 立定跳远 师:咱们一起来看下面一个视频:(立定跳远) 给你三分钟:梳理一下步骤,一会同学们当堂表述:(可能比较单薄) Ppt展示:他开始助跑,脚踩到蹬踏板的时候摆臂摆腿猛然起跃,瞬间腾空,双腿屈膝靠近胸部;当身体从最高点下落时,手臂下垂;在落地前小腿前伸身体重心前移,脚跟着地,站定。 第三块: 还是这个立定跳远: 见PPT
咱们来比较一下,哪一个片段让你觉得更生动?那是什么原因呢? 生说:在动词的前面有一些词语:(高高)腾空,还用到了比喻修辞…… 师:描写动作的时候在动作前后添加修饰语,表现动作的速度、力度等,更准确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形象。还可以发挥想象,将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进行合情合理的刻画,让情节更加精彩,人物形象更鲜明。 PPT展示:妙招三:合理修饰写生动 三、学以致用: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现在,我们尝试一下用今天学到三个妙招来练一练笔: 师:我给我们体育老师盛老师拍了一段投篮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捕捉老师矫健的动作。 速度比较快,我们再来看看慢动作…… 生展示…… 其他同学来点评:他用了哪些方法?用的好不好?
| 情景导入
| ||||
课后 作业 | 课后作业: 师:感谢你们的精彩分享,学无止境,曹雪芹历经“增删五次,披阅十载”才完成著作《红楼梦》。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课后请大家按照我们今天学的方法,再次修改你周末的“赛场一幕”!动起来,让我们的文章更精彩!
| ||||
课后 反思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