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我的文本细读实践》(牟桃娟)
《我的文本细读实践》(牟桃娟)
发布时间:2019-03-06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吴伟星

我的“文本细读”实践

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  牟桃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这样的阅读意义决定了学生、教师必须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

带上一届学生时,就一直想和学生好好细读文本,但由于是中途接班,也许是他们已经适应了上个老师的教学模式,总觉得他们与我之间的默契不够,再加上初三学习的紧张,也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一篇文章。终于在上学期迎来了新的一届学生,正想放开手“大干一场”时,得知今年的分班与往年不同,而我恰好带的是平行班,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如何带领他们开展“文本细读”,我一度陷入迷茫。

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文本细读强调文本语言和思想的关系,文本语言的功能和依依可以体现在思想、感情、语气和意向等四个方面,若能够准确把握语言的这些因素,我们就能够解读作品对的意义。”说实话,我并不真正懂得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我断章取义的看到了两个词“感情、语气”,这两个字让我眼前一亮,对呀,也许,这些孩子你让他们直接去达成“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言,体会精彩语句的变现力”等这些新课标上得目标,很难,但六年的语文学习,听、读应该问题不大,小学里语文老师的情感可比我们丰富多了,带得孩子读书也抑扬顿挫的,从朗读入手,不是如一个好方法。

于是,从上学期开始,我就尝试着从朗读上手,带着孩子们开始进行文本细读的尝试。

一、听老师范读,听出重读,听出感情,阐述理由。

开始,我不敢直接让学生自己朗读,我采取的是老师范读的方法,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用最贴切的语气语调去表达句子想表达的感情,需要细品的字词,我会重读的比较明显,让学生在听中去感悟,句子中那些字老师是重读的,老师是带着什么感情去读的,你觉得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如在教授莫言的《卖白菜》时,学生对卖白菜的老太太的理解,仅停留在“挑剔、吝啬、精明”等贬义词,为了让他们更全面的了解这个老太太,我范读了些老太太条白菜的一段话:“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把重读放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孩子们听出来了,通过分析,大家对老太太的形象一下改观,不在是单纯的厌恶。

二、自己朗读,读出重读,读出感情,阐述理由。

慢慢地,我开始让学生自己读,读同一句话,不断重读的字,看看,重读改变了,体会自己朗读时的情感的变化。学《七颗钻石》时,我让他们仔细朗读“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初读时,大部分学生都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干涸、干枯、焦渴而死”这些词语上,也感受到了旱情的严重,但朗读时,语气却比较平淡,我笑着说:“看样子旱情严重的程度还不深啊。”可他们又不同意我的看法,利用他们的好胜心,我又让他们再想想办法,重读哪些字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旱情严重的程度。他们马上知道该重新找重读词,于是找到了“所有……都……也……都”这些字。

以上只是我上学期在文本细读中的一些小小的尝试,虽然并未让学生成绩有太大的提高,但至少他们在体会文章情感的时候,至少有了找关键词品味的意识,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成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