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初夏之际,常州市蒋忱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又再次汇聚在了红梅实验小学,这次共同研究的主题是古诗词音乐教学与教育戏剧的融合研讨。本次活动除了有博爱音乐教研组优秀的音乐教师团队还有来自常工院的见习生,大家促膝团坐,共话音乐与诗词的一诗一法,一课一境。
荷风送香气 交流促成长
在活动的第一板块,是来自工作室和博爱音乐教研组的培训分享会。第二届“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民族音乐与文化传承”课堂教学研习分享交流会在杭州举行,工作室的王芳老师和单玥老师代表外出的老师,把培训经验共享。来自横山桥中心小学的王芳老师分享了几位大咖的精彩讲座的核心理念,从多元理念的融合到发展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新常态”课堂。她还现场组织奥尔夫的音乐律动,“现场声浪”的体验让我们切身的体会到音乐并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语言、动作、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也可以突破以往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从完整艺术观出发的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艺术教学模式。而来自博爱教研组的单玥老师更详细的跟我们分享了几位特级教师的课堂,姚丽雅老师唤醒孩子音乐直觉、黄美华老师以文化境。律动、情境、设计…… 这些都是帮助孩子们的手段及方法。
竹露清滴响 课堂各展长
蒋忱校长和顾艳老师结合古诗词音乐教学和《儿童自由戏剧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共同以《小儿垂钓》为题材开设了一节古诗词音乐课和一节教育戏剧课。用一个班同题研究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在音乐教学领域的并不多见。这次尝试的《小儿垂钓》这首歌曲具有相当的难度,蒋忱老师在分析教材和学生学情基础上并设计了与众不同的小水花,通过小水花的情趣让学生把握好休止符的停顿。通过吟诵与歌唱交融的学习,结合诗中的意象采用合适的声音表现,初步感受诗与乐的特殊联系,浸润中华诗乐文化。下午的课堂上,顾艳老师通过教育戏剧提取了《小儿垂钓》中专注的元素,结合歌曲三拍子的节奏让学生根据节奏来体会歌曲,来感受歌曲,来玩耍歌曲,训练学生的内心节奏感,在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预取鸣琴弹 共话知音赏
第三板块中,老师们展开了讨论,分析精彩,寻找问题。蒋忱老师和大家交流整个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分析和感受,她在研究教材后发现,古诗词类歌曲有古韵,基本上有着“音随字走”,“律随意走”的特点。需要老师尝试“一诗一法”、“一课一境” 的教学思路。不同的诗,内容不同所用教学方法也不相同。不同的诗意境不同,所上课设计的意境也不相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感受诗中的意象采用合适的声音来演唱。 顾老师也结合红梅的儿童自由戏剧课题研究和大家做了介绍,工作室成员就教育戏剧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提升学生素养及音乐审美能力积极做了探讨。虽然课堂中还出现了一些突发状况,但是两位老师都淡定、从容、机智的转化和引导。虽然本课教学中遇到了很多瓶颈及难点,但却激起了两位老师的研讨的动力。
不知不觉,时间慢慢在研讨的过程中悄悄流逝,正如本次活动中提到的“一诗一法”、“一课一境”。每次活动都犹如一首小诗,每次都有每次的主题、意境,每次都有每一次的收获、感悟。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本次活动,他们将带着思考的芬芳与诗意回到各自的学校,继续前行。(审核:姜涛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