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基础教育的课堂实践与研究,5月17日下午,常州市第二实验学校高鸣鸿副校长、朱丽萍副校长、李娟老师走进东青实验学校,对“新基础教育”普查课进行指导,高校长、朱校长、李老师分别指导低年段、中年段和高年段。让各位上课老师、听课老师受益良多,获益匪浅。
高校长仔细聆听了低年段潘霖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下册的《小猴子下山》,黄丽州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的《太空生活趣事多》,对两位年轻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指导,让我们在下一次的重建课中要重点关注以下三点:一是要重视课前的常规积累,可以结合单元主题,既要关注到面,也要关注到点;二是课堂教学要关注重心下移,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同桌学习,学生互动的方式可以多元;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结构、用结构的推进要有层次、有提炼。
中年段的蒋琴和王舒萌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三年级的《赶海》和四年级的《云雀的心愿》这两节课。两位老师都是借班上课,她们都采用“学结构、用结构”的方式,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时间,提高学生体悟段落的水平。蒋老师从课文整体回顾入手,抓住“捏大虾”这一件趣事,指导学生通过寻找连续动词、恰当的语气词和修辞手法的方式来品读“趣”,设计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受“趣”,接着以小组合作汇报的方式学习另外三件趣事。王老师则以“森林真的太重要了!”为教学切入口,引导学生在看、说、读的过程中感受森林防沙固土、可以蓄水、调节气温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关注作者的写作方法!随后,朱老师就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和指导。首先,朱老师为每一节课进行了梳理,小到课件中的一个字,一种颜色,大到环节的设计、朗读的指导、小组的有效合作、教师的点评等方面都作了细致入微的指导,让课堂看起来更充满活力,更有立体感。接着,朱老师说课堂教学还要回归文本,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收获了什么,这才是学生的所学所得。
高年段的赵静芬、刘树楠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水》和《明天,我们毕业》。赵静芬老师的第一课时教学进行了扎实的字词教学,并结合茅盾的“三遍读书法”,带着学生“鸟瞰”全文,勾勒文章的三个场景,并细嚼第一个场面,体会人们缺水之“苦”,为第二课时品悟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作铺垫;刘树楠老师的教学抓住关键句子细细品悟,引导学生体会“眷恋”母校、同学和老师、感念师恩的情感。在课后研讨中,李老师认为赵老师课堂体现“扎实”这一特点:能关注语文知识点,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特别扎实;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体现“新基础”教结构、用结构的理念;运用PPT进行批注指导,直观有效;注重孩子的思维训练,特别是想象力的培养。李娟老师同时也给出了建议:课堂上要减少“二传手”式的互动,要提升学生互动的质量。针对刘树楠老师的课堂,李娟老师肯定了教师亲切自然的教态以及师生和睦的关系,同时她也指出,要避免“串讲式”教学,教学设计上要找准语言训练的点。
普查既是一次全员参与的探索,更是一次全员发展的契机。借助专家的力量,打磨新基础的课堂,让学生学得更扎实,让教师教得更生动,坚持新基础之路,关注课堂的开放,深入知识点的推敲,注重学生立场,启发学生的多元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进新基础普查,我们要认真走好每一步。
(撰稿:汪海英、承微、沈春法 审核:蒋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