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根据教育部、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参与常州教育现代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按《关于加快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18-2020)》落实相关工作,紧紧围绕天宁区教育文体局中心工作,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重点工作
(一)以“1+X”模式推进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根据常州市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应用”启动会精神,确立了以“1+X”模式推进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X”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特色发展,“1”即为天宁区整体推进的市级重点项目“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的应用与发展”,目前此项目已被列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重点推广和培育项目。全区学校按照项目方案,对照拟定目标、工作进度,有序开展范式的发展与应用,学科教学从单一的“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转变为“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服务,学科教学为信息素养服务”。各校结合已有项目和发展优势,有理念、有举措、有投入、有实践、有成效,稳步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
本学期,将以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期评估为契机,以信息化教师工作室为抓手,结合对信息化课题、信息化相关的“三类项目”、“三名工程”,加快推进实施互联网+课堂常态化教学,学校形成定期信息报送制度,每学期报送学期计划,每月报送月度实施情况,纳入信息化示范学校、实验学校评估。将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研训工作纳入日常学科研训活动,平时教学质量调研把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研究工作作为内容之一。按照成事成人的原则,通过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来培育教育成果。依托“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提升教师信息化融合创新能力。
(二)以培养模型思维为抓手聚焦课堂,发展学生信息核心素养
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省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要求,在中小学普及编程教学、3D打印教学及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成为当前学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内容。目前,部分教师重实践、轻提炼的现状,模糊了信息技术的学科价值。
本学期要深入研读《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和新教材,把握好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新的目标和内容,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课程的实施能力。特别是把握好各年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好如何有效开展新增教学内容(如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的教学活动、不同年段信息技术学科适用教学方法的差异、信息技术课型的研究、义务教育阶段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出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等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目标等问题。
以学科成长营为基础,以培养模型思维为抓手聚焦课堂,在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基于实证的项目式学习研究活动,发展学生信息核心素养。
(三)以建设智慧校园为契机突破瓶颈,提升信息管理水平
根据《江苏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结合省市教育现代化2035计划,一方面根据计划,稳步推进改扩建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工作,另一方面,针对学校信息化工作骨干力量相对薄弱,学校领导、中层顶层设计能力欠缺等问题,继续加大力度开展校级领导和信息化中层干部培训,使之能根据区域信息化发展目标,规划、组织、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并开展相关研究;能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及教育活动。二实小青龙校区、博爱小学、局前街小学、解放路小学、郑陆实验学校等按计划申报省、市级“智慧校园”。
完善“江苏互联课堂云”和“天宁区学校网站集约化平台”,有效突破相关管理瓶颈、打通区校信息壁垒、提升学校网络安全。
附:具体工作日程安排(每月开展一次信息化教师工作室交流活动)
九月:
1. 召开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长会议
2. 举办天宁区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
3. 信息化建设项目及工作室会议
十月:
举办“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与应用”项目实施研讨活动
2. 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技能培训
3. 常州市信息技术论文评比
十一月:
1. 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现场调研活动
2. 互+项目常态教学实验教师培训
3. 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技能培训
4. 天宁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
十二月:
1. 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期评估
2. 常州市小学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教学现场观摩研讨会
3. 省教育装备示范区评审
4. 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技能培训
一月:
1. 信息技术学科质量调研
2. 举办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一室四营”汇报展示活动
3. 召开“互联网+”教师发展工作室工作研讨会
4. 省市智慧校园评审
注:若有调整以具体通知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