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小学>>常规调研,把脉引领
常规调研,把脉引领
发布时间:2019-09-18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徐丽丹

9月11日,天宁区教育局陶建平副局长,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史柏良主任以及各学科教研员一行十多人走进东青实验学校小学部开展教育教学常规调研工作。专家们深入一线课堂,由点及面,把脉诊断,既有欣喜的发现,更有深切的期待。

上午八点半,各学科教研员分头进入课堂,听课22节,涵盖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科学、道德、信息、综合实践等学科,认真观察了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情况,学生们的学习常规和学习活动。这其中有守望麦田的成熟教师,有崭露头角的骨干教师,还有初出茅庐的新进教师,他们都真实展现了自己日常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听课后,各组教研员抓紧时间,对老师们进行了面对面、手把手的点评和指导。

语文组教研员认为两位教师课堂教学扎实,朗读形式多样;能设置悬念,启迪学生思维;引导生生互动有标准、有方法;课堂中重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树的特点;能由扶到放,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希望进一步把握部编教材的特点,紧扣各单元语文要素展开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丰富的语文学习活动,关注语用,将“听说读写”落到实处。

数学组教研员听了管丽辉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面积(练习)》一课后指出:管老师这节课整体上十分不错,练习设计层层递进,既关注了基础方面的知识,又对学生提出高标要求,同时十分关注解题中的细节。同时,教研员也指出:管老师在课上的“放”还不够,老师应该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这样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的课堂。听了马小飞老师的课后,教研员提出以下几点感想: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练习设计层次分明,抓住算理、算法突破学生计算上的困难点;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处,并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帮助学生,促进学生有效合作学习;建议教师课堂中,可以将长句变短句,更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

英语组教研员薛老师肯定了课堂上教师能关注对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的指导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同时针对练习讲解课提出了改进意见。她指出:教学要基于学情,老师要向课堂要效率。练习课中的简单活动可以前置,让学生独立完成,减少课堂时间的使用;简单的练习也有高阶思维,如:听力部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可以说长句或者说两句以上;平时的话题在每课时适时扩充语言,为最后一课时的写作做好铺垫;练习要注意整合,切忌所有的习题一把抓,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可以研究练习,做到精讲精练,适时补充自主设计的练习。薛老师还指出:单元主题的育人价值要渗透在每个课时中,每课时的每个环节中,且每一次的渗透是逐步提升的;思维要与语言的融合。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要与语言结合,学生的回答语言有需要支撑;注重交际的真实性。生生对话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生成资源,关注到交际性的点,进而指导学生进行真实性的交际。

音乐组听了两位新教师的课,教研员指出新教师要关注学生唱歌的音色,音准,以及咬字吐字,音乐课练的是能力,不是概念,常态课要让学生有听和唱的积累,让学生在课上有审美的价值,有音色的品质!

综合组新教师金子轩执教《七彩生活》,老教师潘雅频执教《木蜻蜓》,两位老师都能从生活入手设计认真教学,注重和培养儿童的感知审美和动手能力。区教研员蒋老师肯定了新教师金老师对低年级教学能做到有序规范,对话融洽,示范精准的同时,更点赞了老教师潘老师的教学组织管理到位,方法习得巧妙等良好的教学素养。但教研员也诚恳而真切地提出了更具实质性的建议,归纳为“三研究”即: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要在教学中学会基于并重视儿童认知规律,开展实效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参与,一课一得,感悟建构学科知识、情感和素养。

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抓住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及时反思、适时请教,在思维碰撞和对话交流中明确后续努力的方向。

调研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变革学科教学,引领生命成长。相信东实教师会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继续秉承“全人教育”理念,在新基础教育的研究之路上,扎实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走出具有东实特色的课改之路。

(撰稿:汪海英     审核:陆荷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