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乍起,桂香拂面。伴随着丝丝袅袅的桂花香甜,北郊小学语文学科迎接新优质现场评估的“热身活动”,拉开了序幕。
10月15日,北郊语文团队分低中高年段,开始了语文新优质课堂磨课的第一轮教研活动。
低年段立足童话,二年级李敏霞老师执教《雾在哪里》,李老师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文本和学生的联系,从语用出发,让孩子能够学会从文本着手,表达自身感受,进而指导朗读。张逸老师执教《狐假虎威》,关注二年级孩子的特点,扎实地进行字词句的朗读指导,朗读中了解孩子的短板,教结构用结构,朗读指导颇有成效。
中年段选择了小古文教学。四4班吴熙老师执教统编版教材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由于之前,学生接触小古文比较少,该如何让小古文教学贴地扎实,又符合四上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契合这个年段学生的能力发展呢?中年段的老师开始了尝试和探讨。吴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文停顿,读好小古文。并在学生初次理解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难理解词句进行指导。通过层层递进,扎实有效的教学,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角色扮演补白人物对话中,体悟出古文蕴含的道理。
无独有偶,高年级老师也选择了小古文教学。分别是储文茹老师执教《伯牙鼓琴》,孙霞老师执教《书戴嵩画牛》。她们在课中指导朗读,读出层次,读出韵味,读中理解,读中体悟,古今对照,积累语言,既教给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对祖国经典文化的兴趣。整节课教学形式活泼,方法多样,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在啧啧称赞的同时羡慕不已。课后布置背诵小古文,为学生积累语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老师感受到小古文教学研究的价值所在,真切地的触摸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活力。
这次年段教研只是为迎接“新优质”评估的第一次探讨活动,课堂中有惊喜,也有遗憾,我们语文组在后期将继续研讨,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图/文:白小华 审核:冼建宏)
![]() ![]() |